《二零一六0508打造中国化工现代分销商-中化国际战略》.doc

《二零一六0508打造中国化工现代分销商-中化国际战略》.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零一六0508打造中国化工现代分销商-中化国际战略》.doc

打造中国化工现代分销商“标杆” 时间:2006-6-27 打造中国化工现代分销商“标杆”??????????????2006-06-27 ?   ? 座落在中国大陆最高楼——金茂大厦,占有三层楼面的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又取得不俗的业绩: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9亿元,实现净利润7.12亿元,缴纳税金4.75亿,出口额达2.95亿美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2%。今年5月18日,按2005年度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推出的“上证风云榜中国100强上市公司排行榜”中,中化国际名列第35位。 中化国际何以“节节高升”,成为国内外同行中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答案是:公司长期坚持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的发展战略,努力从外贸代理型企业,向具有市场营销能力和稳定盈利能力的综合性服务商转变,化工分销、化工物流、橡胶、冶金能源四大核心业务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提升。 令业界刮目相看的是,中化国际的化工分销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2005年国内分销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亿元,占到国内销售业务总量的53.8%,成为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分销商的领跑者。 ? 瞄准国际? 制定目标 1998年12月,脱胎于中国中化集团橡胶、塑料、化工品和储运业务的中化国际在北京成立,并于次年12月在上交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1.2亿股,融资9.46亿元。2000年3月,中化国际股票挂牌上市。上市后,公司以市场化经营为价值导向,贴近石化市场和主要客户,于2001年7月公司进行战略南移,总部迁到上海浦东。 中化国际以前从事的是传统的化工贸易单一业态。这些年来,公司高层看到国际上正在不断成长的化工分销新型业态的大趋势,感受到必须瞄准国际,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从欧洲和北美的发展历程来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化工进入成熟期,全球化竞争、组织架构重整、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成本价格挤压是那段时期的石化行业特征。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化工企业的兼并整合;到了九十年代,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开始形成比较紧密的联合体,由于贸易商的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北美、欧洲的一些贸易商开始演变为分销商,侧重于保证物流和仓储的效率,开展中间增值服务,以此获得新的生存空间。 在美国,经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后,加勒比海地区的石油化工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许多大产能的项目纷纷投产,由此影响了欧洲全球化工产业老大的地位。欧洲的贸易商发现,北美的许多化工产品是他们所稀缺的,并在价格上具有吸引力。这给欧洲的贸易商提供了很多机会。到了九十年代,欧洲和北美市场基本实现了一体化,交易的透明程度提高,价格的制定也规范起来。欧洲贸易商发现,通过价格涨跌来获取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很多化工大企业觉得自己建立销售网络、运输车队,建设仓库、储罐,由自己来做这些非主业,并不合算。在此情况下,促进了部分贸易商演变为现在的分销商,并逐步成为欧美化工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分销商主要有: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Brenntag、总部设在荷兰鹿特丹的Univar、总部在美国俄亥俄州的Ashland等公司。在2004年全球的分销市场份额中, Brenntag销售收入45.86亿欧元,占到全球7.6%的市场份额; Univar 公司销售收入42.48亿欧元,占7.1%; Ashland 公司销售收入为27.35亿欧元,占4.6%。其中Brenntag在欧洲和南美的市场份额占首位,在欧洲,其销售收入为27.11亿,占欧洲市场份额的13.6%,在南美销售收入3.43亿欧元,占到南美市场6.9%。 观察这些全球化工分销商的成功要素,可以归结为:全球范围内的采购议价能力,持久的品牌,全球区域化的分销网络,专业的分销人员,先进的IT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专业的物流能力如自有储罐、码头和仓库,注重企业的QHSE标准(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有完整的产品系列等。分销商的上游通常是规模较大、产品性价比有优势的供应商,基本上是工厂;下游主要是分散的、中小型的终端用户,以工厂居多。这样,分销商就能避开代理商、贸易商,直接把上游供应商的产品通过运输、仓储以及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服务,提供给工厂用户。 中化国际同时看到,分销的风险相对比较小,它不是主要依靠市场价格的涨跌来获取利润,而是通过供应链的整个过程中的各项增值服务来获利的,增值服务是分销商和贸易商的最大区别之一;目前比较成熟的分销商在增值服务这一块业务,占到全部利润的80%以上。 再从中国国内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化工经营的垄断被打破,国内从事化工产品进出口以及销售业务的企业成倍增长。贸易形态基本是自销、直销、批发等;也出现以液体、塑料为主的“大工料”,依托港口,将原材料交给二级、三级的代理商进行分拨。这些传统型的贸易方式,价格博弈成份比较重,企业风险难以预测。在整个中国化工供应链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