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技术介绍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抗震技术介绍 二、传统抗震技术 2.4.1.4 圈梁和过梁的设置 (1)圈梁 钢筋直径、箍筋间距 七度设防 八度设防 九度设防 二、传统抗震技术 2.4.1.4 圈梁和过梁的设置 (1)圈梁 圈梁部位: 所有纵横墙基础顶部、 所有纵横墙楼屋盖处、 与构造柱对应的部位、 楼梯间每层设圈梁 二、传统抗震技术 2.4.1.4 圈梁和过梁的设置 (1)圈梁 间距、截面尺寸(宽度同墙宽) 二、传统抗震技术 2.4.1.4 圈梁和过梁的设置 (2)过梁 搁置长度 二、传统抗震技术 2.4.1.5 屋盖、楼盖与墙体的连接 二、传统抗震技术 2.4.1.6 楼梯的构造与做法 设置位置、构造柱、 圈梁、踏步 二、传统抗震技术 2.4.2 框架结构房屋 二、传统抗震技术 2.4.2 框架结构房屋 框架结构的抗震技术比较复杂,除了建设场地选择、地基处理、基础形式、建筑平立面布局、构造柱设置等要求之外,还包括结构抗震计算、构件配筋率、钢筋锚固与连接、钢筋力学性能、梁柱节点构造措施等。 框架结构的梁、柱按照塑性铰设计,遵循的原则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吸收部分地震能量,减少地震损失,力求实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三、新型抗震技术 传统抗震技术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技术要求低;缺点则是以增大结构刚度来抵抗地震破坏,以结构构件破坏为代价消耗地震能量,在地震中可能造成建筑物垮塌的严重后果,震后的建筑物修复加固费用也非常巨大。传统抗震技术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其适用性越来越差。因此,在高层建筑中,传统抗震技术正逐渐被新型抗震技术取代。 三、新型抗震技术 3.1 建筑隔震技术 隔震技术是将过去传统的“硬抗”技术转变为“软抗”,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将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基础“隔开”。所谓“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物底部与地基之间,增加适当的缓冲物,使建筑物在受到地震波作用后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弱,同时让建筑物的位移主要由隔震系统承担,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产生的变形非常小,以达到防护目的。一般来说,基础隔震机构的地震反应只是抗震结构的1/4~1/12,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 三、新型抗震技术 3.1 建筑隔震技术 三、新型抗震技术 3.1 建筑隔震技术 目前应用较多的基础隔震元件是叠层橡胶支座。叠层橡胶支座是由一层钢板一层橡胶层层叠合起来的,并经过加工将橡胶与钢板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建筑物,设防目标一般可以提高一个设防等级。传统建筑的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设计合理的基础隔震建筑通常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不坏或轻度破坏,大震不丧失功能”。 三、新型抗震技术 三、新型抗震技术 三、新型抗震技术 3.1 建筑隔震技术 叠层橡胶支座作为基础隔震系统最初是在1965年用于伦敦地铁车站上面的建筑,采用多层橡胶支座防止了地铁的振动传给上部建筑物。随后,这种基础隔震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实际应用,取得很好的防震减灾效果。 例如,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发生的洛杉矶地震,震级为6.7级,伤亡超过7000人,损失很大。大多数医院因建筑内部设备损坏而失去使用功能。与此相反,南加州大学医院是一个地下一层、地上七层的隔震建筑。地震中该建筑内的各种仪器设备均未损坏,甚至花瓶也没有一个掉下来。之后的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7.2级“阪神”地震。震区内有两栋基础隔震建筑,一个为邮政楼,一个是研究所。同样神奇的是,基础隔震建筑不仅结构保持完好无损,内部设施也完全正常。 我国广东省汕头市陵海路有一座8层住宅楼,它建成于1993年,不仅是中国第一幢橡胶支座隔震房屋,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基础隔震住宅楼。它虽没有直接经受过地震的考验,但也间接验证了隔震建筑的不同寻常。2006年12月26日,发生在台湾海域的强震也同样撼动了南粤大地,市民普遍有感,而隔震楼中的居民却完全没有感觉到晃动。 三、新型抗震技术 3.1 建筑隔震技术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1年)在基础隔震设计目标上规定:在遭受小强度地震影响时,建筑结构基本不受损坏和影响使用功能;当遭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将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和丧失使用功能的破坏。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缺点是,只具有隔离水平地震的功能,对竖向地震没有隔震效果,特别是对于高层及超高层结构的隔震效果不大。 目前,除了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外,还有砂垫层隔震、石墨垫层隔震、摩擦滑移支座隔震及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支座并联复合隔震技术等。 三、新型抗震技术 3.1 建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