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危险因素研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 果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人口学特征 类别 焦虑组% 强迫组% 恐怖组% 对照组% 性别 男 30% 26.67% 29.13% 41.93% 女 70% 73.33% 70.87% 58.07% 年龄 ≤40 32% 43.33% 27.18% 24.83% 40 68% 56.67% 72.82% 71.17% 婚姻状况 未婚者 9.34% 15% 5.82% 8.96% 离异、丧偶等 13.33% 13.33% 13.59% 10.18% 结婚 71.67% 71.67% 80.58% 80.87% 收入 无固定收入 40% 33.33% 44.66% 41.11% 有固定收入 60% 66.67% 55.34% 58.89% 合计 人口数 150 60 103 737 讨 论 一、本研究的意义 1)用CIDI-3.0进行定式访谈调查,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适用于非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使用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工具对病例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因此本研究有较好的真实性,为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讨 论 一、本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规范的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社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社区病例为研究对象,就可能影响到焦虑障碍发生、发展的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及人格特质等因素进行广泛筛选和分析。 讨 论 研究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让其独处 打骂子女 童年被父母打骂 父母未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 讨 论 强迫症的危险因素 家庭收入不能满足日常需要 讨 论 各类型恐怖症产生的危险因素 父母让其独处 打骂子女 父母未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 童年经常被父母打骂 不足和展望 由于本研究是十一五支撑课题的一部分,资料来源于前期的患病率调查,因此单病种中仅有恐怖症和强迫症的病例数做够进行单因素分析,限制了其他精神障碍的分析。 本研究由于时间所限,未能进行大量的多因素分析,不能深入探讨作为复杂病因疾病的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感谢我的导师黄悦勤教授 感谢社会研究室的各位老师 感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的尹从良老师 感谢北大精研所社会室我亲爱的同学 在dsm-4中焦虑障碍包括:焦虑障碍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虽然焦虑障碍不像抑郁障碍那样导致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失去生活的热情,甚至引起自杀,但是焦虑障碍可以使人陷于严重的精神和躯体痛苦中。 * 我国各地区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在CCMD-3中仍使用神经症的概念,焦虑症包括在其中,焦虑症仅包括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而DSM-Ⅳ中的焦虑障碍包含了更多的与焦虑相关的精神障碍,因此各种研究的患病率差异较大。我国迄今为止尚无专门针对焦虑障碍的全国性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检索1982年以来全国共有多次区域性相关检查。 * 世界各地调查所得焦虑障碍患病率相差较大,这可能与样本选择、数据采集、病例筛选及诊断工具、文化差异等的不同有关。 * 个体素质因素与焦虑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 研究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发现为童年被父母打骂、让其独处、父母未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打骂子女都为焦虑障碍产生的危险因素。以上危险因素均为社会事件的不良方面,分析造成焦虑障碍的原因可能为患者在个人、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出现的温暖保护少、过分的被干涉,经常遭拒绝和惩罚多等都有可能引起患者对自身情绪的潜在影响,潜隐默化的影响自身的情绪控制,当出现再次面对其他社会人群或情形时往往受到以往不良事件对自身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其他人、事物或环境表现出来的恐惧和陌生的感觉[54,55,56]。 * 强迫症的危险因素为家庭收入不能满足日常需要,从而说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使患者产生对别人的求助和面对困难的勇气的缺失,而增加了隔离、环境等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结果更易于使患者产生强迫症,并促进症状的加重 * 各类型恐怖症产生的危险因素为童年经常被父母打骂、父母让其独处、父母未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打骂子女等,这类家庭关系不良易于发生恐怖症。有学者研究显示,恐惧障碍的产生往往与患者所处的家庭功能和成员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57]。这就要求在临床恐惧障碍患者治疗时应注意患者所处的家庭成员和功能,努力改善患者所处的家庭环境,帮助患者营造出一个和睦的家庭关系,这样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临床症状的消失 * 焦虑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姓 名: 黄 莹 学 号: 导 师: 黄悦勤 教 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