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防控指南.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革热的防控指南.ppt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5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 传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 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2010-2014年广州报告登革热发病例数 2010年 66例 2011年 40例 2012年 154例 2013年 1265例 2014年6月 广州出现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人 2014年9月4日 1021例 2014年9月15日 超过3000例 小型积水是伊蚊孳生的必要条件。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可迅速有效地抑制伊蚊的种群密度,切断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要管好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如饮水缸、储水池严密加盖;种养水生植物(富贵竹、万年青等)的花瓶、花盆托盘等,每5~7天换水1次,换洗时冲洗掉植物根部黏附的蚊蚴,并彻底洗刷容器内壁; 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也可投放双硫磷等有机磷缓释剂。 对于房前屋后闲置的瓶、盆、罐、缸等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逐一翻转倒放。 防蚊隔离要求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 样品采集 及时采集病人(疑似病人)血清,急性期(发病5天内)与恢复期血液3-5ml送检登革热。 暴发疫情,病例较多时,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降低病死率。 紧急喷药----杀灭成蚊: 疫点范围:包括病家及楼宇,疫情处理的前3日每日一次灭蚊,之后每3-5天开展一次灭蚊。 疫区范围: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清除伊蚊孳生地----控制幼虫: 在疫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 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况,在疫区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 天然形成的容器——竹头、树洞、石穴、植物叶腋及果实和落叶等; 人工形成的容器——水养植物、花盆托、水缸、水池、冰箱和饮水机的接水盘 、马桶、浴缸、缸、罐、桶、锅、坛、盒、碗、杯、瓶、塑料袋、塑料薄膜、包装内衬泡沫、蛋壳、贝壳类动物外壳 、人造假山、盆景的石缝、石穴及衬景的水体 、小区及街巷中各种空心钢栓及地面插孔、用于插固遮阳伞的各种带孔水泥墩等等; 建筑工地形成的容器——搅拌机、斗车、灰斗、水桶、安全帽 、茅竹、钢管 、露天堆放的各种装修弯管、厨厕用具 、民工废弃的各种生活用品 、尚未完工的各类积水井、水池及各种地面小积水等; 市政设施形成的容器——市政管网的管井、管道及其留有凹陷拉环的上盖等; 特殊行业形成的容器——汽修厂(店)和游乐场所露天放置的废旧轮胎;废品收购站(场)露天堆积的废旧物品 、陶瓷厂、酿造厂露天堆积的各种容器、苗圃、花圃里各类花盆、盆景和容器等等。 孳生地类型 登革热的防控 2014年9月17日 全球登革热风险 Simmons CP et al (2012). Dengu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6:1423–1432. *Simmons CP, NEJM, 2012 124个国家超过36亿登革热风险人群, 每年5亿人感染 9.6千万有临床表现,1千万DF,2百万DHF 每年2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全球最重要的蚊传疾病 每年上报至WHO的登革热与严重登革病例平均数(1955-2007)与近年病例数(2008-2010). 过去50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