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超深井长段尾管磨铣工艺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超深井长段尾管磨铣工艺技术

超深井长段尾管磨铣工艺技术 钻井四公司 魏金新 宋建厂 TK421CH井是新疆塔河油田的一口磨铣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含量高、风险性大,5"套管磨铣段长354.55m、水平段段长545.91m,全井水平位移617.77m等技术指标都创出塔河油田之最,在国内尚属罕见,本井共用7只 φ148.5mmOD高效领眼式磨鞋完成了全井的磨铣任务(其中包括1只5"×7"尾管悬挂器、6只尾管扶正器),所用时间39天19小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原井眼基本数据 7"套管和5"套管的固井质量 套管尺寸 套管井段 (m) 固井质量测井井段(m) 固井质量 评 定 备 注 177.8mm 0-5416.96 4930~5185 5185~5420 差 中 已酸压过 127mm 5093.17-5597.26 5093~5188 5188~5350 5350~5446 好 中 中—好 已酸压过 外径(mm) 钢 级 壁厚(mm) 内径(mm) 7"套管 177.8 P110 10.36/11.51 156.08/154.78 5"套管 127 P110 9.19 108.62 5"×7"尾管悬挂器:长度4.17m,顶深位置5093.17m(实探:5095.45m) 5"套管和7"套管的重叠长度为323.97m(5093.17-5416.96) 需要磨铣的5"套管总长度为353.97m(5093.17-5447.14) 5"套管扶正器位置: 刚性扶正器 5096.63m 刚性扶正器 5107.91m 刚性扶正器 5277.92m 刚性扶正器 5401.50m 刚性扶正器 5424.14m 弹性扶正器 5446.90m 原井眼结构: 二、磨铣工具的结构 φ148.5mm 高 效 领 眼 式 磨 鞋 1、工具前端为三角引锥,主要起领眼、导向作用 2、三角引锥与刀片间的轴向长度的选择,为140 mm,长度不宜过大,考虑到井眼狗腿度大 3、刀片长度的选择,对称排列,长度:220mm ,刀片宽度的选择,是由7"套管内径和5"套管壁后决定的,刀片工作圆直径148.5mm。水眼的选择45mm 4、刀片上镶有硬质合金片,高温冷却而成,有足够的切削强度 5、刀片数目的选择,刀片数目越多,在切削过程中的扭距就越小,因此选择了6翼对称排列的刀片 6、工具本体外径为:127mm,小于7"套管内径,环空间隙为:13.8mm 三、施工程序 1、配浆:聚磺坂土钻井液体系 2、用105mm钻头对要磨铣的井段进行通井,目的是把井内盐水替换成聚磺坂土泥浆体系,保证5″套管内畅通。同时检验套管有无变形以及5"*7"尾管悬挂器的实际位置。 3、磨铣与7"套管重叠段的5"尾管。 4、磨铣裸眼段的5"尾管。 5、用149.2mm钻头通井,目的是通洗5"尾管以上吸附在7"套管内壁上和井眼内的残留铁屑 6、用105mm钻头通井,目的是进入5"尾管内试探井底位置,必要时划眼至预计井深 7、磨铣结束后进行测井施工,目的是检验7"套管和井口的磨损情况。 四、磨铣主要技术工艺 本井磨铣段较长,磨铣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及时对钻井参数进行监测;操作人员要对突如其来的井下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果断的处理;钻井液性能要满足携带铁屑的能力;同时在保证5"尾管磨铣质量的情况下,还要确保7"套管不被磨穿等等。以下是通过本井的施工对套管磨铣工艺进行的简要探讨和分析: 1、?148`5mm磨鞋+?120.6mm钻铤×9根+?88`9mm钻杆,钻铤的根数由钻压的大小而决定,目的是增加磨鞋以上部位的刚性,不易发生较大的弯曲,使套管被均匀切削。 自第2趟钻开始,所下磨铣工具底部的水眼要用筛布包起来方可入井,防止在下钻过程中泥浆中的铁屑进入钻具内造成开泵堵水眼 长时间的磨铣易造成部分钻具疲劳破坏,因此每次下钻要做好钻具的倒换工作,防止钻具事故的发生 下钻进入磨铣井段后控制下放速度,观察有无遇阻现象,从严格角度上遇阻不能超过40KN,否则开泵循环 每次下钻到离磨铣点以上9-10米处并且启动转盘负荷正常位置开泵循环,正常后接单根划眼至上次磨铣位置,原因是上趟钻磨铣工具后期因磨损程度较高易造成套管拨皮,起钻时存留在井底,同时井底难免存在少量的铁屑,因此为防止新磨铣工具井底遇卡和开泵困难,必须做到这一点。 2、、、in套管每米重量为26.81KG,磨铣段长为354.55m,磨铣段套管重量为9505.49KG全井共返出铁屑6964.1KG(不包括震动筛清除出的细小铁屑,因此返出的铁屑量为相对值),全井平均铁屑返出率为73.30%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