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11.2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必修2).ppt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明确指出了“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说明A正确;“类似封建的管理”说明C正确;“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说明D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消极作用,到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故B说法不正确。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的俄国朋友告诉我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门路或后门……进最好的学校,去度假胜地,使用公家汽车的门路……或是进入为权贵开设的特种商店购货的门路。在这些商店里,一辆新的……125型小汽车只卖1370卢布,而不是通常的售价七千五百卢布。” 材料2:“‘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 材料3:“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 材料4:“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的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还不知道到底在买什么!” ——以上材料选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 人史密斯著的《俄国人》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前苏联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2)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各有哪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问结合四则材料的关键信息分别进行概括提炼。第(2)问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1)不足之处:苏联官僚腐败(或者特权等级依然存在);苏联的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奇缺。 (2)主要原因: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 * * [学会分析] 材料1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内战争、物资匮乏的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在当时是必要的;材料2表明苏俄准备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苏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过程。 项目 改革 侧重点 相同点 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改革的根本不同 经济上 政治上 赫鲁晓夫改革 农业方面 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做法,导致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其弊端得不到及时纠正,“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勃列日涅夫改革 工业方面 项目 改革 侧重点 相同点 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改革的根本不同 经济上 政治上 戈尔巴乔夫改革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做法,导致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于是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最终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使苏联回到资本主义道路,并导致苏联解体 [学会分析] 材料1反映了苏共中央认为当时农业有一些不足之处;材料2反映了苏共作出开垦生荒地的决议;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认为,当时苏联的农业存在许多不足,如“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妨碍了满足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增加集体农庄和集体农庄庄员收入的严重障碍”。 [考题范例] [例1] (2010·新课标全国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 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答案] B [命题角度]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内外局势 而采取的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例1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了这一重要问题。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 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维护了农民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① 第一单元 第三讲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人教新课标).ppt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① 第一单元 第二讲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人教新课标).ppt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① 第一单元 第四讲 核酸、糖类与脂质(人教新课标).ppt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人教新课标).ppt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① 第二单元 第一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人教新课标).ppt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①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人教新课标).ppt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①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细胞的增殖(人教新课标).ppt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①第一单元第一讲走进细胞(人教新课标).ppt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①第二单元 第二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人教新课标).ppt
- 2012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② 第一单元 第二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人教新课标).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11《叙述型问答题的解题技法》(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12.2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12.25《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12《再回首 单元智能升级》(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12《情境型选择题的解题技法》(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7.14《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7.15《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8.16《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8.17《两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历史总复习课件 9.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