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一 新中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建设(人教必修一).ppt

2012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一 新中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建设(人教必修一).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一 新中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建设(人教必修一).ppt

*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上日程。1954年宪法的颁布,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包括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等等。然而民主政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驶入快车道。 而且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祖国的统一大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的蒸蒸日上,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不论是民主法制的完善还是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都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新中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北平隆重召开。 2.内容: (1)选举产生新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 (3)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作为施政纲领。 (4)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性质: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经过: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2)周恩来被任命 “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国际意义: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目的:为了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2.颁布: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内容: (1)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 (2)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3)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4.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意义: (1)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2)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3)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6.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1956年底,经济上和政治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基本完成。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建设趋于停顿; (2)“文化大革命”期间,名存实亡。 4.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合作基础: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指导思想: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主要职能: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4.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5.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干扰政协工作的正常开展; (2)“文革”期间,政协工作陷于瘫痪。 6.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建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20世纪50年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建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3.意义: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调动了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新发展: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比较《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2)历史条件:前者是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后者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3)国家性质:都确认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iuguofu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