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列车总线控制基础(列车通信网络概述)资料.ppt

列车总线控制基础(列车通信网络概述)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列车总线控制基础(列车通信网络概述)资料.ppt

采用以太网与TCP/IP相结合的方法 另外,HSE,Ethernet/IP和Modbus TCP都没有在实质上解决以太网的通信不确定性问题,而是采取了一种比较折衷的方案,即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沿用以太网的原有机制,在用户层或应用层对数据的传输进行控制。而对于应用层以下的报文是不能控制的,如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等协议所产生的报文。这种折衷的方案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场合。 直接修改CSMA/CD方式 由于导致不确定性通信的CSMA/CD机制位于以太网MAC层,所以最直接的方法是修改以太网的MAC层协议。采用这种方式中,加州大学开发的CSMA /DCR协议影响较为广泛,它保持了与标准CSMA/CD 的兼容,该协议在未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采用CSMA/CD协议,当发生冲突时,采用一种确定性的冲突解决算法(二叉树遍历算法)来保证一个确定性数据的最坏信道访问时间。 但由于以太网的MAC协议是固化在硬件芯片中的,要修改MAC层协议,就必须对相关硬件进行改动;其次,该类只能保证确定时间内解决冲突,往往最坏冲突解决时间通常远大于平均冲突解决时间,而实时系统中最关注的正是系统在最坏条件下的表现。因此此类方案多见于学术文章,没有相应的工业标准采用。 数据链路层增加实时调度层的方式 在MAC层之上增加一个实施确定性调度的软件层. 现有的几种方案的共同思想是,网段内的实时报文和非实时报文将分时发送,协议栈中实时通信报文经过数据链路层传递后,不经过网络层和传输层而直接传递给应用层,同时非实时报文仍然要通过TCP/IP协议来传递.典型的有下列几种: (1) 基于带宽预留方式的调度 (2) 基于时间片的分时调度方式 (3) EtherCAT方式 4、工业以太网设备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要求 工业以太网设备 商用以太网设备 元器件 工业级 商业级 接插件 耐腐性、防尘、防水,如加固型RJ45、DB-9、航空接头等 一般RJ45 工作电压 24VDC 220VAC 电源冗余 双电源 一般没有 安装方式 可采用DIN导轨或其它固定安装 桌面、机架等 工作温度 -40~85℃或-20~70℃ 5~40℃ 电磁兼容标准 EN 50081-2 (工业级EMC) EN 50082-2 (工业级EMC) EN 50081-2 (办公室用EMC) EN 50082-2 (办公室用EMC) MTBF值 至少10年 3~5年 几种主流的工业以太网标准 EPA EtherCAT Profinet HSE Modbus TCP Ethernet Powerlink Ethernet/IP (2)正确使用所传信息 可互操作性:不同厂家的设备相互理解所传信息 (3)及时处理所传信息 信息处理现场化,避免信息在网络上过多传输 3.现场总线的特殊功能 现场总线概述 线状(总线、菊花链型)、星型、树型 以线状结构为多 4.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 现场总线概述 现场总线技术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是为满足日益急迫的企业综合自动化的需求 开放性 通用性 可靠性 智能仪表为现场总线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现场总线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现场总线概述 现场总线近年来成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 各国投入巨额资金与人力在开发这一技术,形成了企业、国家、国际标准(欧洲、北美、亚洲、中国),呈现百花齐放的现状。最后,通过妥协,现场总线技术出现了协调共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1158包含了八种类型,据说可能还要增加到十二种类型 5.现场总线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现场总线概述 现场总线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会从各个方面影响现场总线的发展。 但是,二者在基本功能、信号传输要求和网络结构上均有所不同。 1. 基本功能 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功能:可靠地传递信息。 现场总线的功能则是包括了更多的内容: ①高效、低成本地实现仪表及自控设备间的全数字化通信,以体现其经济性; ②解决现场装置的总线供电问题,实现性现场总线的本质安全规范,以体现其安全性; ③解决现场总线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如电磁干扰、环境温度、适度、振动等因素,以体现其可靠性; ④现场仪表及现场控制装置要尽可能地就地处理信息,不要将信息过多地在网络上往返传递,以体现现场总线技术发展趋势——信息处理现场化。 现场总线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 2.信号传输要求 二者在速度要求上是一致的,但现场总线不仅要求传输速度快,还要求响应快,即需要满足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一般通信系统也会有实时性的要求,但这是一种“软”的要求,即只要大部分时间满足要求就行了。过程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是“硬”的,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