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贵州省创新教案参评作品之
《故都的秋》
设计教师:黄 光 艳
推荐单位: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时 间:二0一0年八月
2010年贵州省创新教案参评作品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黄光艳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文章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在对故都的秋的描写中融入了作者浓厚而真挚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尽管作者隐藏于文本后面的客观环境与心理特点由于与作者在年代上和年岁上的相距甚远,学生很难感受,但那萦绕于字里行间的一缕淡淡的悲凉是学生能够体会得到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与独特的艺术手法,还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去品味文中那份忧愁、去品味作者的生活感受与审美情趣以及由此而来的独特的意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目的。
二、三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韵律美。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体会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提高对散文的语言鉴赏能力,以及掌握运用散文语言表达上的一些技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的秋景特点进行分析。
2、掌握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流露出的悲凉之音。
2、引导学生推敲悲凉情感的由来,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B、秋天,这北国的秋天,……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2、作者不辞辛劳只为饱尝故都的秋味,那故都的秋味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具体在文中哪些段落描写出来?
明确:清、静、悲凉。(3——11自然段)
3、第2、12、13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2和13自然段,写南国之秋,写出南国秋的慢、润、淡的特点,一方面使之与故都的秋形成对比,让故都的秋的特点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从文章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12自然段插入中外诗文的议论,为文章创设文化氛围,同时也呼应了题目。
4、散文讲究虚实结合,文章哪些内容是典型的实写?哪些内容是典型的虚写?
明确:(3——11自然段)实写故都秋景。12自然段中外诗文的议论、13自然段南北秋景感受、14自然段直抒对故都的秋眷恋、热爱之情的部分是虚写。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小结并板书:
板书设计:
故都 的 秋(眷恋、热爱)
郁达夫
人文 自然
浓厚的文化积淀 清、静、悲凉
对比
(南国)慢、润、淡
故都秋景 实 虚实相生
中外诗文的议论 南北秋景感受
直抒情感 虚 形散神聚
五、课后作业:细读课文,思考郁达夫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欣赏北国秋景,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与审美情趣,领悟作者心境,掌握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从意境美入手,品味五种景观所表现的语言美、图画美、情感美,从中掌握散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秋人、秋之清果
[参考]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
第一、写作时代背景。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这导致他思想苦闷,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只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融入了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第二、作家的生活感受和平民意识。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这造就了他抑郁善感的气质;
第三、作家的审美情趣。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他以静为美,以淡雅、悲凉为美。
(3)思考回答:从对课文这个部分的赏析中,你能总结出写景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四、课文小结(由学生填空)
《故都的秋》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故都的清、静、悲凉;悠远孤独、寥落;深沉的秋思,充溢在胸襟。我们仿佛和郁达夫先生品茶。
浓厚的文化气息 清、静 、悲凉
皇城人海(背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FSSC22000 V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pdf VIP
- 2025中级保育师资格考试题库资料及答案(浓缩400题).pdf VIP
- 外研版(2021)中职英语基础模块1 Unit 5 We Have Only One Earth For Better Performance 教案.docx VIP
- 07J912-1变配电所图集.pdf VIP
- 耳鼻咽喉科专科护士授权理论考试试题.docx VIP
- 关于辐向磁场的几处疑难问题释疑.pdf VIP
- 工程项目保修期的工作安排措施.doc VIP
- 一种便于穿脱的套头衣.pdf VIP
- 《尝试创作》教学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