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简答论述 1、依恋的发展过程分哪些阶段? 2、依恋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4、同伴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5、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的自我控制 道德的发展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道德准则: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 家庭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小学生道德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法国小学生守则 一、我不应该取笑他人、伤害他人、侮辱他人、闲言碎语、影响他人学习、玩学习用具、损害自己他人和学校的学习用品。 二、我应该上课好好学习,认真听讲、举手发言、课后认真复习,尊重师长、团结同学,课间休息时自由放松。 商业道德 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 1、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2、文明经商,礼貌待客; 3、遵纪守法,货真价实; 4、买卖公平,诚实无欺。 税务职业道德 税务职业道德可概括为: 1、热爱税收工作 2、依法治税 3、文明征税 4、廉洁奉公 教师职业道德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热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21世纪校长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热爱学校、热爱学生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顾全大局、公正廉洁 5、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6、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品德概述 品德: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家庭的教育因素 2、社会风气 3、学校环境 4、观察学习和强化 二、内部因素 1、认知失调 2、智力水平 3、道德认知水平 4、教育程度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以前为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为自律道德阶段。具体来说: 1、自我中心阶段 2、权威阶段 3、可逆性阶段 4、公正阶段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第一种水平:前习俗水平(行动结果) 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2、以行为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阶段 第二种水平:习俗水平(社会需要) 3、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取向阶段 4、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阶段 第三种水平:后习俗水平(普遍原则) 5、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 6、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阶段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行为、周围的环境以及个体的认知、动机因素三者之间是互相决定、共同起作用的。 2、替代强化,也叫间接强化。它是指儿童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 3、观察和模仿 4、自我强化272 自我强化是指儿童建立了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当儿童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自己激励自己;违法了这个准则,儿童就会自己惩罚自己。 影响社会行为的因素 1、生物因素 (雄性、胆汁质有更多的攻击性) 2、家庭教育 3、社会文化环境 4、换位思考问题 儿童的社会攻击行为 1、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人与事物带来有害结果的行为。儿童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获得的。 2、挫折-侵犯假说认为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受挫驱力的强弱、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攻击行为可能遭受惩罚的程度、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 3、控制减少攻击行为的方法:树立非攻击榜样、强化积极行为、移情能力训练 儿童在2-4岁攻击行为发展趋势:身体攻击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攻击性强的儿童与他们记忆中储存的“同伴对我有敌意”的概念有关;攻击性弱的儿童常认为挫折是对方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锅炉本体检修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试题.docx VIP
-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VIP
- [中国青铜器]01.第一章 概论.pdf VIP
- 德国探亲签邀请函中德文对照.docx
- 2024山西太原市古交市招聘劳动保障工作站和社区低保工作站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docx VIP
-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模拟试题汇编.doc VIP
- it审计的组织与实施(培训课件).ppt VIP
- 2025社区两保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VIP
-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课堂镜头.doc VIP
-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