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本雅明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doc

第九讲本雅明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本雅明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doc

第九讲 本雅明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一、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批评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先驱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1892年,本雅明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殷实的犹太人家庭,1912年他毕业于人文中学,后曾在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和瑞士伯尔尼大学攻读哲学、德国文学和心理学。在专业之外, 他博览群书,对艺术和语言学兴趣尤其浓厚。二十年代,他常去法国,与纪德、阿拉贡等作家过从甚密。也曾去意大利、斯堪地亚维纳半岛和俄国旅行,对卡夫卡、普鲁斯特以及超现实主义作家有研究。1933年3月,本雅明离开德国,走上了流亡之路,1934年和1938年曾两次到丹麦造访布莱希特。1939年被剥夺德国国籍。1940年,在试图越过法国西班牙边界逃往美国时,被西班牙边防军扣留,因担心被引渡给纳粹德国,本雅明自杀于法西边境小镇波港(Port Bou)。 本雅明的艺术理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他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为界。之前,他从事的是艺术的审美批评理论;之后,他开始了他的文艺的文化研究。本雅明早期作品的审美批评理论构想是隶属于他的语言哲学所限定的框架中,受制于弥赛亚。基于与宗教哲学相通的语言哲学观,本雅明的艺术思想是与德国的唯心主义相一致的。他特别强调语言的直接性和无中介性特点,在他看来,所有的语言都表达其自身,所有的精神表达都必须在语言中而不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区别传统的工具语言观。因而艺术作品也不传达什么,讲述什么,传达内容、提供信息不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是以自身为对象的,具有它的独特性和不可传达性。他对艺术的独特性和不可传达性的强调,区别“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潮,重在表明艺术与上帝相通的那种神圣性和神秘性 ,不为美的外表或现象所迷惑(1914--1924年)。对本雅明而言,艺术语言与真理的关系是最可靠的。那就是为什么,作为一个艺术理论家,他特别倚重“当代”艺术。艺术批评的目的不是对艺术作品作出价值判断,而是要寻求统一于艺术作品的真和美,但批评不是要揭开这层面纱,而是要尊重和了解这一层面纱。 从而揭示出体现在艺术品的审美形式中的内在的、固有的神秘的真实和潜藏的意义,换言之,通过这样不断来回的过程,展示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品乃至艺术理念总体性的关系,并完善和完成作品。对本雅明而言,审美的合法性与通过作者达到与上帝交流的天启的神学真理是不能区别的。 1926年本雅明被法兰克福拒绝,这是他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而同年与拉西斯的相识,进一步强化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一种艺术的政治救赎理论,一种历史进步哲学取代了他的语言哲学,成了他这个时期的美学的基础。在这个阶段,他的知识结构日益脱离了正统的学术领域,关注的对象从单纯的文学文本拓展到社会文本。他关注的对象已经不是我们今天的艺术理论所能概括的,例如巴黎的拱廊街、室内装修、西洋景等等,而且他研究的着眼点也不仅仅是艺术的审美批评,他的研究,你既不能说他不是艺术的审美研究,也不能说他是艺术的审美研究。因为他把他关注的社会对象当作艺术文本来对待,但作为文本,他关注的焦点又不仅仅是文本的审美艺术特征,还有文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而且即使是对文本审美艺术特征的关注,与传统的研究也往往大异其趣。如对摄影、对电影。对摄影,他在《摄影小史》中已经提出了要从审美鉴赏的研究转向社会功能的研究;并指出,角度转换的研究,才能使研究更上层楼;即从立足和“摄影作为艺术”相关的美学研究,转向“艺术作为摄影(或艺术以摄影形式呈现)”这种具有更确切社会涵义的问题出发。对电影,他既研究了电影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特征,同时还研究了电影创作中的物质生产因素,即对电影创作的研究,与我们以往的创作研究是大相径庭的,你不能说他没有像传统艺术研究那样立足对作者的关注,他关注了电影艺术的生产者,但关注的不是作为生产者的创作者是如何汲取材料、构思并且加以表达等诸如此类的关乎艺术自律性的研究;而是从大众传媒与官方的、意识形态的话语为了统治的需要万里毁灭和剥夺个人“语言”的历史观察出发,关注生产过程中,创作集体的操作流程、资金对创作与交换的支配、作为创作元素的演员面对镜头的表演必备的心理、影片的市场销售、群体社会影响特征,还有观众欣赏方式的改变及其对这种新的遭受贬抑的欣赏方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辩护等等。这是一种社会调停的革命政治美学。 在方法论上,本雅明一直反对用知识之网去捕捉真理。他的《德国悲剧的起源》就被克拉考尔认为是“与希望从普适性概念中拯救世界的哲学体系相对峙,也与抽象的博识论相抗衡”的真理。这本身要求写作采用片断、格言及拼贴等,这既与巴洛克悲剧这一文类本身的玄奥色彩相和谐,又和他遵奉的哲学方法与宗教思维相一致;更是与当时方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