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麻疹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防控资料.ppt
麻疹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防控 桦甸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陈顺芝 麻诊流行病学知识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合膜入侵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播甚少见。 麻诊流行病学知识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麻诊流行病学知识 流行特征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20世纪前50年,世界各地均有麻疹流行。60年代麻疹疫苗问世以来,普遍接种疫苗的国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我国自普遍接种麻疹疫苗以来,麻疹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知识 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定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知识 感人易群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先有交叉免疫。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知识 流行特征 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国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染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爆发和短时间内加大范围流行。 病原学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适合在温、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的酒精和5%的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明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4 ℃可存活1年,-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麻疹: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只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体外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56℃30分钟即可灭活。但耐寒及耐干燥,室温下可存活数日,-70 ℃可保存活数年。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感染链infection chain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 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术语和定义 3.纱布口罩mask 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4.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5. 医用防护口.. respirator 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术语和定义 6.护目镜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 7.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到人体面部的用品。 8.手套 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 9.隔离 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术语和定义 10.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隔离的管理要求 1.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