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历史现状及未来[]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lipped Classroom 36 Learning Analytics 38 Time-to-Adoption Horizon: Two to Three Years 3D Printing 40 Games and Gamification 42 Time-to-Adoption Horizon: Four to Five Years Quantified Self 44 Virtual Assistants 46 The NMC Horizon Project: * Quantified Self 44 Virtual Assistants 46 * * * * BYOD是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的首字母缩写,就是学生可以自己带着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来到学校,并把这些设备和技术拥有学习。 随着学生“自带设备”用于学习的理念的推广,不时有学校实施BYOD的消息见诸报端和互联网。狼溪公立学校是加拿大的顶尖学区,近两年来他们在学区高中试点BYOD项目,教育成效明显,成为典范之一。 自从实施BYOD后,该学区发生了“三个转变”: 首先是向移动学习的转变。自从两年前,学区批准7所学校实施BYOD后,7个项目学校已形成了一个实践社区。他们联合提供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一年四季24 / 7的随时随地的学习和分享。BOYD受到大部分学生们的欢迎,因为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熟悉的设备来帮助学习,因为这些设备更符合自己使用习惯,且携带更容易。 其次是基础设施的转变。要支持任何地方、随时学习,学区增加了几百个无线接入点,使学校能有普遍和密集wifi覆盖,并且提高了网络出口的带宽和可靠性。 最后是教学的转变。进入该项目后,学校转变了教学方法;因为没有在教学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无线接入和移动设备将不会起任何作用。因此社会化学习是他们实践后形成的一大亮点——通过定制社交网络服务,学区为学生们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式学习和分享的平台。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孔蒂区学校的BYOD已走在了前面。?两年前,该地区便进行了一个五年级的BYOD试点项目,结果是他们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教学成果。该区首席信息官伦尼施德说,他们为BYOD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在基础技术的支持上,他们搭建了高密度高带宽的无线网络,在整个学区11所学校每个角落都有wifi信号。在学习平台方面,学区和学校的基于web的学习网站都针对小屏幕访问设备做了调整和优化,相关应用软件也提供了多系统版本供学生安装。在课程方面,过去几年陆续帮助教师整合Web 2.0工具融入课程教学中,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方式教学。 看起来成功的经验都是相似的。这里归纳出实施BYOD为学校带来的好处:BYOD能为学校实施1:1电脑节约大量的资金,因此可以转而增大对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能减轻学校IT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因为设备的维护由学生自己完成;由于学生大都采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因此更好的移动性和便捷性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现实。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并将五种需求进行了等级的划分,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目 录 * * 屏幕比例:1792X448 微课程设计原则,黎加厚,2013,北京 * 屏幕比例:1792X448 微课程设计原则,黎加厚,2013,北京 * 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 * *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首次正式给出“微课”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 2011年、2012年开始,“微课程”在国内小部分地区零零散散的开展了“微课程”尝试,如扬州市甘泉小学从2011年9月起进行了《成长教育课程》与《晨会微课程》的研究与探讨; 2012年4月,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在全市率先推出免费“微课程”,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拓展课。 2012年 11月21日正式启动的“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更是推动了“微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 到2012年底,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