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维护思想的尊严,倡导独立思考。 (六)?大胆试错,敢冒风险。 (七)?向权威挑战,反对个人迷信。 (八)优化非智力因素,注重创新品 格培养 。 进入第五章 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 ——别林斯基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 思考题: 1.科技创新与创新环境是什么关系? 2.创新环境有哪些因素构成? 3.什么是科技的社会建制? 4.制度环境怎样制约科技创新? 5.怎样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文化背景? 6.怎样营造科技创新的人才环境? 进入内容 一、创新与创新环境的关系 (一)创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勒温的行为公式:B=f(P,E) 行为=f(个人,环境) 2.詹姆士的绩效公式:J=f(V,D) 绩效=f(能力,激励力)或:J=V·D 3.佛隆激励公式:D=C·N 激励力=效价×期望概率 (二)、创新环境的构成 E=F(A,B,C,D,G,P……) 创新环境的构成因素:制度环境、经济 环境、文化环境、学术环境、人才环境、 宏观和中观环境等等 。 二 、制度环境 (一)政治的开明、开化和政治体制 (二)科技政策环境 (三)经济、科技体制与发展水平 (四)产权制度 (五)管理制度 三 、科技的社会建制 (一)?? 科技组织与机构 (二) 科技奖励制度 (三)学术权威机构 1662年建立了英国皇家学会。 1666年建立了法国国家科学院。 19世纪法国:(1)创建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大学。 (2) 建立了科学学会。 (3)建立了实验室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美国: (1)在大学建立了按学科设立系的机构,并建 立研究生院; (2)建立工业实验室;(3)建立国家实验室 1824年法国建立了吉森大学实验室; 1871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诞生; 1876年美国爱迪生创办门罗顿实验室; 1900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实验室问世; 192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创立。 (四)其他社团组织(协会、学会等) (五)科技界越轨行为的防范与控制 四、学术环境 (一)科学共同体 以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规范来从事科学工作的科学家群体。 (二)科学学派 (三)学术氛围 五、文化环境 (一)文化传统 (二)价值观念 (三)行为规范 (四)伦理道德 (五)传统习惯 (六)思维方式 (一)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凝炼 科技创新的先进文化 1、中西文化发生的地缘机制 文化发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千差万别的地域、地理、地缘,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都会烙上挥之不去、驱之不散的民族印痕,演绎出千般民性、万种风情、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大异其趣,交相辉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文化之树根植于江河湖泊所滋润的大陆 西方文化之舟诞生于波涛汹涌的尉蓝色大海 中国文化又叫作内陆文化、内生文化、农耕文化 西方文化又叫作海洋文化、蓝色文化、商业文化 (1)中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一面临海、三面内陆的东亚大陆结构 以黄河为起源、中原为轴心、儒家文化为核心华夏文化,属伦理型文化。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文化特征:和合 和:平稳、协调、统一、一致之意。 有和谐、和睦、和善、和气、和平、和蔼、和风、祥和、柔和、温和、平和 合:靠拢、聚集、协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