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新药物医药职业道德解析.ppt
案例二 2007年7月4日下午,1岁零9个月的男童龙圳在深圳家中意外被簸箕的钢管从肛门插入身体约30厘米。下午3时30分,孩子首先被送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要住院时被医生告知“肠镜坏了”。随后,龙先生抱着孩子,又辗转深圳另外四家大医院,无一愿意接收小龙圳。直到7月5日凌晨1时30分,孩子又返回儿童医院上了手术台,却已回天乏术。如果没有耽误这10个小时,这个把“深圳”取进自己名字的孩子,还会不会夭折在这个他喜欢的城市? 案例三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轻的话会出现呕吐等症状,严重则导致死亡 一个怀第一胎的妇女,子宫颈口发生病变,许多专家都诊断为宫颈癌,需做切除手术,如此胎儿就保不住了。小两口抱头痛哭,丈夫问:“能不开刀吗?”妻子问:“等生完孩子再开刀行吗?”林巧稚苦苦思索,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她通过查资料,并与病理科反复核对,以及仔细检查患者,终于做出暂不手术的决定。她对患者说:“你放心,我一个星期给你查一次。”她认为断定该孕妇为癌症的科学根据并不充分。由于试剂和仪器设备的限制,现有的细胞分裂只能说明有发展成为癌的可能性,但不能就此断定为癌症。临床症状可能是一种妊娠反映。 有人劝林巧稚“何必为一个普通患者冒这么大的风险?” 林巧稚说:“切除孕妇的子宫是不能重复的实验,我的责任就是要对患者负责。只能治好病,而不能给患者带来不幸。 ” 后经过数月的观察和必要的防止措施,婴儿平安降生,产妇宫颈口病变也消失了。 林巧稚深有感触地对同事们说:“有时开了刀,治好了他的病,但他并不快乐,因为他得到了生命,却失去了幸福。医生不仅是要治病,而且要关心患者的幸福。” 为了铭记林大夫的恩情,这对夫妇给孩子起名叫“念林”。 “伏羲画八卦……百病之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亡” ——(《帝王世纪?路史》) “神农┄尝百味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 “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神农、炎帝、伏羲是医药和医德的最早实践者; 这一为民、爱民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远古时代医德思想的萌芽。 伏羲氏 黄帝是传说里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本姓公孙,由于在姬水出生,所以又以「姬」为姓,名轩辕,号轩辕氏,生于四千六百年前 黃帝的创造发明,如文字、算术、养蚕、衣服、音律及用玉石制作兵器、建造舟车以利交通等。 商代 (公元前1700-1100年) 周朝 (約公元前1100-221年) 共分为四个時期: 西周、 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 扁鹊 –望闻问切 ★ 《黄帝内经》产生于战国,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其中载有许多医德方面的论述。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理论的基础,除了医学, 亦阐述道德、哲学及宗教。其主題渗透、 贯穿道家思想、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說各方面 周朝出现专门的医生 并且有了分科: 疾科、疡科、食科和兽科 ------------------《周礼》 受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仁”的人性论思想的影响; 成为医学职业所普遍信奉的伦理原则; 《黄帝内经》既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医学专业道德理论的初步形成: 医生诊治疾病除掌握医药知识外,还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医疗差错除与技术水平有关,还与医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与工作态度相关; 教人学医要“非其人不教,非其真不授”; 以预防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 要认真、全面观察疾病,“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东汉、隋唐)古代医德的发展时期 张仲景(东汉,150-219年)《伤寒杂病论》的序言,对医学的性质、宗旨、医学道德及其发展进行精辟论述: 医不分贫富贵贱,“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可保身长全”; 以救人活命为原则,以仁爱救人为己任; 孙思邈(隋唐,581-682年)《备急千金要方》 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意思命名; 共30卷,232门,合方论5300首; 序论《大医习业》、《大医精诚》明确提出:医者需有“大慈恻隐之心”,“好生之德”,要廉洁正直,不追求名利,对病人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等,只有“精”、“诚”才是“大医”。 将伦理渗透于医理中,将医治与医德、医德教育与医学评价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医德史上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汉朝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