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会心理学的前景解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社会困境 1、囚徒困境,你会做何选择? 2、公共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 公共地指水资源、空气、海洋中的鲸类或是其他任何被共享但是有限的资源。当所有人都适度地对资源进行利用时,资源自行进行再生的速度可以与资源被消耗的速度相匹配。 这种个人主义是否为美国这样的倡导个体主义的西方文化所独有呢? Kario Sato(1987)以集体主义文化下的日本人为被试。 实验开始,被试都支付相同数量的钱来种植一片虚拟的树林,在实验中被试可以通过砍伐虚拟的树木来获得现金 实验结果与西方背景的被试的结果相似:超过一半的树木在生长到最佳的砍伐时机之前就被抢着砍掉了。 当一种资源没有明确的分配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消费地更多(Herlocker others, 1997) 3、囚徒困境和公共地悲剧的相似之处 在两种情境下参与者都会把自己的行为动机解释为外界的压力,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对方看待他们时,也会有同样的基本归因偏差(Gifford Hine, 1997) 行为的动机是在变化的。 现实生活中的多数冲突是非零和博弈(non-zero-sum-games),即冲突双方得到的利益和损失之和并不一定为零。 4、困境的背后 全球性问题之所以会成为“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动机,这些动机对小群体生活的人类祖先非常有益,但如今,同样的动机却成为问题的根源所在(Penn, 2003)。 John Platt(1973)阐释了人类寻求立刻满足的驱力何以导致社会困境。他认为,个体或群体会被即时的回报所诱惑,即使这些利益后来被证明会产生不愉快的甚至极其严重的后果。 个体或群体寻求短期的、利己的回报,导致的长期损失由群体共同承担,导致问题变得日趋严重(Howard, 2000; Lynn Oldenquist, 1986)。 区别不同的价值取向 (1)牺牲自己的回报,帮助小组中的其他人多挣了很多钱; (2)你与其他参加者共同合作,虽然谁也没能挣得更高的回报,但你们获得的钱数都比自己单独参加要略微好一些; (3)在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你采取合作策略,一旦发现了获得更多利润的途径,你将转而与其他人竞争; (4)为了获胜你坚持竞争,只要能超过其他对手,你宁愿牺牲自己的而赢得一些收益。 人们对这些问题采取的策略可以归为四类(Liebrand Van Run, 1985; McClintock et al., 1973): 利他主义者(Altruist):将群体利益至上,哪怕需要做出个人牺牲; 合作者(cooperators):注重合作,以达成自己和群体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个体主义者(individualist):致力于将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群体中其他人的得失; 竞争者(competitor):力争使自己的相对结果好于他人,只要能够获胜,他们不考虑自己利益的绝对水平是高还是低。 “能源保护”的实验 第一次取钱时,利他主义之的做法最接近群体利益的要求,为自己取出了3美元,合作者是4美元,个人主义者是5美元,竞争者则大于5美元。 个人主义者和竞争者尽管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第一轮中取钱太多,但在以后几轮取钱时并没有任何减少,他们仍然尽可能多的取钱以满足固有的利己倾向。 甚至在最后一轮,当公有资源几乎消耗殆尽,竞争者取走的钱数仍然略高于其他几类人(Liebran Van Run, 1985)。 具有利己取向的人比具有亲社会取向的人表现出更少的合作行为(Allison Messick, 1990;Utz, Ouwerkerk Van Lange, 2004) 群体中的成员也总是提防不合作的个体,并对自私的个体采取惩罚措施(Kurzban, DeScioli O’Brien, 2007; Vanneste et al., 2007)。 Ross和Ward(1996) 请斯坦福大学的宿舍管理员对其熟悉的男学生在囚徒困境中的表现做出预测,指出他们认为哪些学生更富于合作性,哪些更可能背叛。 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组学生在合作行为上并没有什么差异。 但研究者对实验情境的不同命名对学生的合作行为有较大影响,当实验情境被称为“华尔街游戏”时,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参与者表现出合作行为;但当实验情境被称为“团体游戏”时,合作者的数量增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二、在临床领域的研究 1. 外在行为的改变能够引起内在的改变:即态度取决于行为。 Mirels McPeek(1977):写自我赞美的散文 2. 通过对行为技能的训练、积极体验改变后的自我知觉、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消极态度和行为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可以被打破。 大众传媒与自杀 社会学家罗格斯对1400多首乡村音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乡村音乐的歌词通常描述的都是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