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一件馆藏东汉陶马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pdf
第20卷第1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V01.20.No.1
2008年2月 SCIENCESOFCONSERVATIONANDARCHAEOLOGYFeb,2008
文章编号:1005—1538(2008)01—0061—06
对一件馆藏东汉陶马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
李 钢
(四川省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A.I)
摘要:馆藏东汉陶马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大型陶质文物,身长一般都在80cm以上,身高在100era以上,出土时大多
残破,经修复后入藏。由于陶马受出土前的埋藏环境的影响,陶马文物入库前修复保护处理不当,以及文物库房保
存环境等因素影响,产生了严重的腐蚀风化的损毁,需对其抢救修复保护。为此,对陶马的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综
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采用10%氨水、75%乙醇、5%醋酸和蒸馏水等对陶马进行表面污垢清除,用丙酮对已
老化的粘合剂进行清除,对已经风化、酥松、掉粉、起层等部位采用5%~15%聚醋酸乙烯酯,D一801、GSP一53陶瓷
加固;对断裂处采用505树脂、DG一4双酚胶粘剂、A356胶粘剂粘合等方法修复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这件东汉陶
马的修复保护取得了良好效果,恢复了本来面目,为今后修复保护大型陶马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四川省博物馆:东汉陶马;病害分析;修复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6.41文献标识码:A
如旧”的原则,使这件东汉陶马恢复了本来面目,展
0引言
示在世人眼前。
四川省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省
1 陶马的基本情况
级博物馆。它以收藏古代巴蜀青铜器和数量众多、
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汉代画像砖、石、陶俑、陶 东汉陶马系灰陶模制,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
马等而闻名。这些造型丰富的古代艺术品是研究政 3号东汉墓出,出土时残破数块,后经修复收藏于我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东汉陶 馆。由于陶马出土后所处环境发生改变,出现了腐
马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大型陶质文物,它以造型写实, 蚀风化、掉粉、酥松、裂纹、断脱等问题,严重损害了
体型较大而闻名。它身长一般都在80cm以上,身
高在100cm左右。出土大多残破,完好的十分稀是当初对陶马的修复保护处理不当,且受当时的材
少。由于这件陶马受到山土前的埋藏环境、入库前 料和技术的限制,使问题更加严重,如不彻底解决这
修复保护处理不当,以及文物库房保存环境等因素 些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
影响,产生了严重的腐蚀风化病害。为了延长陶马
2陶马的腐蚀风化病害特征
的寿命,减少其腐蚀风化的损毁。2006年我馆文物
保护工作者为了配合对馆藏文物的清理工作,对一 为了解陶马的腐蚀风化病害特征,首先应弄清
件旧藏东汉陶马进行抢救修复保护。并且通过一系 陶质文物的制作工艺和烧制特点。一般陶质品都是
列的科学保护,为今后同类文物保护提供借鉴。在 就地取材,不同种类的陶质器物所用的制作方式也
有关科研单位的协助下,采用的方法是先用化学方 不同,可分为慢轮拉坯、模制制坯、手捏塑坯。依据
法分析金属元素含量、探针作表面微区分析,及对部 制作的原材料不同,可分为细泥陶、粗泥陶、沙泥陶。
分陶片进行综合分析;其次参考相关资料,从简单、 依据烧制的火候不同,按颜色又可分为黑陶、灰陶、
易行、有效的角度考虑选取多种修复保护材料,对具 红陶等。从土质上来分可分为粘土、页岩土、沙泥
有可比性的陶片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修复保 土,经过人工加工制成坯泥而成,入窑烧制,其烧制
护的材料配方。经文物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