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性病患者淋球菌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pdf

性病患者淋球菌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病患者淋球菌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文摘要 题目:性病患者淋球菌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生姓名:王长娴 导师姓名:汪宁教授王蓓副教授 毕业学校:东南大学 及支原体的感染状况,通过描述其分布特征,分析影响流行的主要因素。(2)对病原体 流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用药的依据。(3)检测耐药基因, 观察其分布状况,并分析耐药机制。 API NH试剂盒进行鉴定。用法国梅里埃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解脲支原体 uTea抄tJCU脚,Uu)与人型支原体(Eycoplasma (Ureaplasma 试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应用f检验、秩和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 计分析。(2)随机描取95株淋病奈瑟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头孢吡肟、大观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菌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别扩增对大观霉素敏感和耐药的淋病奈瑟菌16SrRNA基 因并测序分析。 研究结果:(1)江苏省性病门诊就诊人群淋病奈瑟菌感染率为23.3%,解脲支原体和/ 或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28.9%,人型支原体主要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淋病奈瑟菌感 染率存在地区、性剐差异,徐州感染率低于南京和无锡,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支原体 性接触、性伴有性病两因素增加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机会,女性则减少感染机会。而支原 体的检出率与女性及年龄小于等于25岁有关,二者增加感染支原体的风险。(3)淋病奈 瑟菌对目前的一线药物(头孢类药物和大观霉素)普遍敏感,其中大观霉素的耐药率仅为 1.1%。但对检测的其它药物,耐药率很高,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 体均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对环丙沙星、氧 氟沙星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且耐药率高,达40%以上。单一解脲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 物(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均在88%以上。但单~人型支原 体对此类药物敏感率低,其耐药率均高于60%,甚至高达100%,并由此而影响支原体 混合感染的耐药状况。(5)三地淋病奈瑟菌耐药谱一致。三地单一解脲支原体耐药谱一 致,单一人型支原体耐药谱也基本一致(阿奇霉素除外)。(6)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 Neisseria (Penicillinase—producing Neisseria TRNG)株检出率亦高于@ETRNG株。 gonorrhoeaB tetracycline—resistant 91位丝氨酸改交为苯丙氨酸和95位天冬氨酸改变为甘氨酸;(2)91位丝氨酸改变为苯丙 氨酸和95位天冬氨酸改变为丙氨酸;(3)91位丝氨酸改变为苯丙氨酸和95位天冬氨酸改 变为天冬酰胺;(4)91位丝氨酸改变为苯丙氨酸,92位丙氨酸改变为脯氨酸。本研究主 rRNA基因第1164 要以9l位和95位氨基酸的联合改变为主,占95%。大观霉素耐药株的16S 位发生C—T的突变。支原体的tetM基因检测显示中敏株与耐药株的检出率高于敏感株。 研究结论:(I)与以往资料比较,淋瘸奈瑟菌与支原体感染可能有从性活跃年龄向高年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龄组、从低文化程度向高文化程度人群扩散的趋势。(2)近期有婚外性接触史、性伴侣 有性病增加淋病感染的风险,女性由于危险行为较男性少,感染的风险也较小。而支原 体检出率与女性及年龄小有关,女性及年龄小于等于25岁两因素增加支原体感染风险。 (3)淋病奈瑟菌对一线药物敏感,对以往常规药物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严 重。支原体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敏感,对其它药物的药敏情况则因支原体 种类而有所不同。(4)耐药基因在菌株中流行较广泛。淋病奈瑟菌对大观霉素耐药是由 于16SrRNA基因的突变,由于细菌单一位点的突变即可引起对大观霉素的耐药,因而应 rRNA突变为国内首家报道, 重视对大观霉素的耐药监测和研究。本研究耐大观霉素株16S 该基因序列已成功登录美国GenBan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