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课件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三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二、 土地改革运动 三、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 背景 2. 颁布 1950年6月 3. 内容 提出土改的基本目的和其他具体规定 1. 背景: 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老解放区土地改革已经顺利完成 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土地改革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 一九五零年六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刘少奇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这个报告及中共中央建议的土地改革法草案。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土改的基本目的: 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2、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4、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讨论: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 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不一样,地主农民的矛盾不一样,所以要有分别。 要保证社会稳定,人心稳定所以要有步骤。 二、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 1. 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2.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4.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 土地改革的成果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思考:土改中是如何划分阶级成分的? 一般全无土地和生产工具,有些只有极少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主。 雇农 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一般都需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地租、债利的剥削。 贫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些租入部分土地,都有相当的生产工具,生活来源依靠自己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中农 一般占有土地、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和活动资本,也有租入一部分或全部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 富农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以地租为主要生活来源。 地主 四川某地农民斗地主 土改中是如何对待地主的? 土改中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土改中农民在丈量土地 土地改革的成果: 到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四川广萍县农民分得地主的家具 土改中农民兴高采烈 领回分到的农具 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1、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4、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解放初期国民经济的状况 2.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3.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2、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3、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4、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5、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说一说:什么是“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结果又怎样? *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