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于自然原因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社会失稳的一种或 一系列现象。 地带性/非地带性 —基带/边缘带 波动性/突变性 —周期/准周期/随机 渐变性/趋向性 —梯度/累积 马宗晋等分类(1994) 地震灾害 气象灾害(含洪水灾害) 农作物灾害 海洋灾害 森林生物灾害 地质灾害 其他灾害 多度:自然致灾种类在一定区域内的群聚性 程度为自然致灾多度(D) 上式中,S为某县域相对自然致灾因子强度(等级),Pi为第i种致灾因子的相对强度,Si为第i种致灾因子的面积比,取值为0.01 到1.0,即1%到100%。 Si:第i种致灾因子的面积比 max为该指标的最大值 3)自然致灾因子 区域分异 中国森林已经固定了相当可观的CO2 自70年代以来植树造林成为中国一项国家政策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998年11月7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部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第二部分: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50年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近期2001-2010 中期2010-2030 远期2030-2050 第三部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 中国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区域 分八种类型区 黄河上中游 长江上中游 北方土石山区 东北黑土漫岗区 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 南方丘陵红壤区 青藏高原冻融区 草原区 第四部分:规划实施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 黄河上中游:防治水土流失,灌草先行 减少入黄泥沙,节水旱农 长江上中游:防治水土流失,保障江河安全,林果 风沙区:防治沙漠化(农牧交错带),综合治理, 增加沙区林草植被为主,生物措施、工 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综合配套 草原区:防三化(沙化、碱化、草场退化)提高载蓄能力 (可持续) 二、 中国北方沙尘暴与生态建设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三圈”综合治理模式 内蒙科尔沁沙地立体开发 东北路径 华北路径 风沙活动主要路径 西北路径 西部路径 北京 西安 兰州 乌鲁木齐 中国植被类型分布图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承 灾 体 蚕食耕地 埋压村庄 道路 加剧贫困 灾 情 风沙灾害形势严峻 沙化 1.58亿亩草地 150万亩林地 埋压 2.4万个村庄 1400公里铁路 3万公里公路 5万多公里的灌渠 沙害 年损失540亿元 生态损失难以估计 93.5.5黑风暴 116人丧生 264人受伤 直接损失5.6亿元 7.84 8.27 8.7 10.23 植被盖度(%) 植被盖度与起沙风速的关系 10 6 起沙风速(m/s) 2. 沙尘暴与下垫面的相互作用过程 植被盖度(%) 风蚀量(kg/m2·min) 植被盖度与土壤风蚀量的关系 当风速为15m/s 秸秆数量 (kg/ha) 土壤风蚀量(t/ha) 作物秸秆覆盖与土壤风蚀的关系 滥牧 草地沙化过程10年 植被恢复与重建历程 20-30年 滥垦 滥采 封育保护 合理利用 流沙固定 飞播、种草 退耕还林 草 风沙灾害加剧人起主导作用 天 气候干燥多大风 地 表层富沙土 生 天然植被衰退 人工植被错季 人 经济落后 穷—垦—穷 70’ 1560km2/年 80’ 2100km2/年 90’ 2400km2/年 沙化土地 局部治理 整体恶化 沙化治理十大试验示范基地 新疆和田 乌兰布和 伊金霍洛 榆林 嫩江沙地 赤峰地区 永定河沙地 甘肃河西走廊 彰武 青海高寒干旱区 3. 沙化治理与生态建设分区 节 水:比传统方法节约70-80% 成活率高:造林成活率达到85-90%以上 新疆绿洲外围流动沙 节水造林配套技术 内蒙磴口沙地渠道防渗技术 低压渗水技术解决沙地渠道漏水 乔、灌、草相结合的林网结构 滩地绿洲高效农业 软梁地经济果林 硬梁地水保固沙育草 飞播固沙 成苗率在50%以上家庭庄园式农林牧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