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组织行为学讲稿(本科)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山东大学 刘永仁 (3)群体规范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A.绩效方面的规范 B.形象方面的规范 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 D.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 * 群体规范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规范能约束人的行为,达到协调一致,行动统一; 有利于矫正人的不良行为; 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成长。 三、群体的压力与从众行为 1.从众的概念 由于群体规范的影响,当个体行为与群体发生矛盾时,就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迫使人们产生顺从群体的行为。所谓压力,来自四个方面,即: 理智的压力 舆论的压力 感情的压力 暴力的压力 * 山东大学 刘永仁 心理学家阿希(S.ASCH)对从众行为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如著名的卡片式实验,如图: A B C x 对于 x=A的错误判断(实际上x=B)由于群体压力竟然 有37%的人产生了从重行为。 * 2.从众行成的原因 (1)压力下的屈从与顺从。前者口服心不服,有一定消极作用,后者口服心服,在行为改造中有积极作用。 (2)集体主义的自觉。这是前苏联彼得洛夫斯基对从众现象的另一种解释。 3.影响从众的因素: (1)地位与角色期待 (2)群体的性质,紧密型、专制型群体从众行为尤为普遍 (3)环境和传统的影响 四、群体的社会助长和社会抑制作用 1.社会助长作用 对群体的有效管理能产生协调效应,特别是对于从事简单的、熟练的、体力性的劳动,助长作用尤为突出。即体现在:满足心理需要,增长勇气信心;消除单调疲劳,强化个体行为。 2.社会抑制作用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个人的人格和情绪不同,环境不同,一些复杂性的工作,群体反而起到反面的作用与影响,即表现为:增加紧张情绪,干扰正常思路;引导失误发生,降低行为效率。 第三节 群体的内聚力(凝聚力)和冲突 1.群体内聚力的概念 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或者说,群体成员对其所在群体的向心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群体与其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2.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式 A.自身的素质与影响力 B.领导作风(民主式、专制式、放任式)与行为特征 (2)成员的同质性 (即目标、价值、信仰、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一致性) (3)信息的交流方式和渠道,奖励方式 (4)外部的威胁程度 (5)规模与地位,加入群体的难度 (6)空间与时间上的接近程度 3.内聚力与生产效率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 山东大学 刘永仁 3.内聚力与生产效率 高内聚力积极引导 低内聚力积极引导 低内聚力消极引导 对照组 高内聚力消极引导 时间 生产率 * 二、群体的冲突 1.关于冲突的概念 指个人、群体、组织之间所发生的具有对抗性质的互相交往的行为。 2.冲突的分类 (1)按冲突的形式分: A.目标冲突——目标与方向上的不一致(一般由工作性质、地位和利益不同而引发)。 B.认知冲突——看法与观点上的不一致(一般有价值观不同而引发)。 C.感情冲突——各方面感情与态度的不一致。 D.行为冲突——行为上的互不相容(一方的行为不为另一方所接受) (2)按冲突的层次与规模划分 A.个人冲突——包括个人心里冲突与人际冲突 B.群体冲突——包括群体内和群体之间的冲突 C.组织冲突——也可分组织内(纵向、横向、直线与联合)的冲突,以及组织间(企业间、民族间、及至国家间的冲突) * 山东大学 刘永仁 (3)按照群体的本质及产生的结果分: A.建设性冲突——处理得当,可以明辨是非,促进组织的改革与创新,带来积极的后果。 B.破坏性冲突——矛盾加剧,造成组织的混乱,给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如图所示: 绩效 分崩离析与混乱 冲突水平 低 一团和气 情景1(无冲突) 情景1(无冲突) 情景1(无冲突) 思想活跃 推进改革 * 3.冲突的后果 (1)对群体内部的影响 内部凝聚力增强,分歧减少,两到方式逐渐由民主式转向专制式。 (2)对群体间的影响 孤立主义与排外观念,减少相互间的沟通 对其他群体增加认知上的偏见(晕轮效应、定型作用) 4.冲突的解决方法 竞争:坚持斗争,维护己方利益,寸步不让,一般认为自己完全正确,道义上,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时,采用此种方式。 回避:淡化掩盖和退出冲突,不激化双方矛盾,不满足任何一方的利益。一般在认为冲突本身是枝节问题,或者认为彻底解决冲突会造成严重破坏时使用。 谅解:忍让为怀,息事宁人,不坚持自身的利益,当自身确有不正确之处,和谐和稳定更有价值时,可以采用这种解决方法。 合作:满足双方利益,相互吸引对方合理化的建议,强调建设型的处理方式方法。当冲突和矛盾有利于工作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