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1概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制药工程 主讲教师: 刘 凯 liukai_1982@163.com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系 第三章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3.1 概述 3.2 青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3.3 链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3.4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3.5 四环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1)根据来源生物的属名定名抗生素,如青霉素。 (2)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质定名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抗生素。 (3)一些习惯性俗名、发现的地名等命名,如正定霉素、井冈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 3.1.4 抗生素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 第1条途径: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目前大多数抗生素品种采用发酵生产工艺,其特点是成本较低,周期较长。 第2条途径:全化学合成生产工艺,结构相对简单的抗生素可采用此途径。 第3条途径:半合成生产工艺,利用化学方法修饰改良生物合成的抗生素,扩大抗菌谱、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等,获得新抗生素。 微生物合成抗生素包括上游的发酵和下游提取两部分,对于剂型产品,还需要经过相应的制剂工艺。 青霉素的优点是毒性小,但其降解物或聚合物易引起免疫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临床应用前需要进行皮试。 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 青霉素生产菌种按孢子形态分为绿色孢子和黄色孢子的两种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osogenum)菌株。 产黄青霉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可发育成两种状态,即球状菌和丝状菌。 目前生产商采用的是绿色丝状菌株。 第Ⅳ期——脂肪粒减少,形成中小空胞,原生质嗜碱性减弱;开始产抗生素; 第V期——形成大的空胞,其中含有一个或数个中性红染色的大颗粒,脂肪粒消失 ;青霉素产量最高; 第Ⅵ期——细胞内看不到颗粒,并出现个别自溶的细胞,释放氨,pH上升; 第Ⅶ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 镜检控制 规定时间取样,显微镜观察7个时期的形态变化,控制发酵。 第1~4期为菌丝生长期,第3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 第4~5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程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 第6期到来之前结束发酵。 生产孢子制备工艺 斜面种子:砂土孢子用甘油、葡萄糖、蛋白胨组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米孢子:移植到小米或大米固体培养基上,生产7天,25℃。 注意:每批孢子必需进行严格摇瓶试验,测定效价及杂菌情况。 种子罐培养工艺 一级种子发酵:发芽罐,孢子萌发,形成菌丝。 培养基:葡萄糖,玉米浆,CaCO3,玉米油,消泡剂等。 空气流量1:3(体积比),300~350 rpm,pH自然, 温度27±1℃, 培养40 h。 二级种子罐:繁殖罐,大量繁殖。 接种量10 % 培养基:葡萄糖,玉米浆,玉米油,消泡剂等 1:(1~1.5),250~280 rpm, pH自然, 25±1℃, 培养10~14 h。 质量:菌丝致密,菌丝粗壮,Ⅲ期,倍增期6~8 h 反复分批式两段变温发酵 发酵罐:100 m3,装料80 m3,接种量20 %。 培养基:花生饼粉,葡萄糖,尿素,硝酸铵,硫代硫酸钠,苯乙酰胺,碳酸钙,玉米油,硅油。 参数条件:1:(0.8~1.2);150~200 rpm;前60 h,pH6.4~6.6,26 ℃;60 h后,pH6.7, 24 ℃。 带放:6-10次,间隔24 h,带放量10 %。 发酵周期:180~220 h。 补料:连续流加葡萄糖、(NH4)2SO4以及前体物质苯乙酸盐。 关键:补糖率。 青霉素的生产周期 碳源的选择 碳源:乳糖、蔗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淀粉和天然油脂等。 发酵初期,利用快效的葡萄糖进行菌丝生长。当葡萄糖耗竭后,利用缓效的乳糖,使pH稳定,分泌青霉素。 碳源占成本12 %以上,采用糖化液流加,降低成本。 葡萄糖浓度的调节是根据pH、溶解氧或CO2释放率予以调节。 什么是6-APA 6-氨基青霉烷酸 6-APA由青霉素钾盐酶化裂解而成,是生产半合抗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钠和阿莫西林的重要中间体。 发酵过程中也产生6-APA,但产量很低。糖与6-APA结合形成糖基-6-APA,影响青霉素产量。 在青霉素的生产中,让培养基中的主要营养物只够维持青霉菌在前40 h生长,而在40 h后,靠低速连续流加葡萄糖和氮源等,使菌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延长青霉素的合成期,大大提高了产量。 残糖0.3~0.6 %左右,pH开始升高时流加糖 浓度:500 kg/m3; 流速:1.0~1.25 kg/(m3·h) 发酵动力学 流加氮源控制 玉米浆:最好,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其前体苯乙酸和衍生物。但其质量不稳定,产量较少,故可用花生饼粉或棉籽饼粉取代。 补加无机氮源:硫酸铵、氨水、尿素(有机氮)。 氨基氮浓度:控制在0.01~0.05%间。 盐离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