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诊断酶学Diagnostic Enzyme 一.发展史 1908年Wohlgemuth开始测定尿液中的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 30年代测定碱性磷酸酶——诊断骨骼疾病; 50年代用分光光度计建立了“连续监测法”——使酶的测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一大步。 70年代学者注意到酶的同工酶,比总酶测定更有意义,到80年代成为各医院的必测项目 随着70年代免疫技术和相关方法的出现,可直接用抗原抗体测定酶蛋白。 第一节 总 论 血清酶的来源与分类 血清酶的去路 影响正常血清酶活性的因素 正常血清酶的生理差异 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血清酶的选择 一、血清酶的来源与分类 根据酶的来源及其作用 (一)血浆特异酶(固有酶) 主要指在血浆中发挥作用的酶类,属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浓度高,mg%。大部分由肝脏合成。为血液的生理功能所必需。 如:某些凝血因子和纤溶酶系、LCAT、LPL、CHE、CER、肾素/血管紧张素原系统等。 肝脏病变时,此类酶含量减少,故常作为肝功能试验的一部分。 (二)外分泌酶 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如:唾液和胰液淀粉酶(AMY)、前列腺的ACP,胰酶等。 在外分泌腺及血浆中极少发挥作用(失活状态),血中水平以ug/L计。 其浓度与相应的外分泌腺功能有关。 (三)细胞内酶(代谢酶) 【特性】:存在于各细胞和组织中进行物质代谢的酶类。随细胞的不断更新和破坏,释出少量入血,在血中没有重要的催化作用,浓度也较低。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病理情况下极易升高。故常用于临床诊断。 二、血清酶的去路 血流中酶的清除与血浆蛋白的清除有相似性也有不同之处。(T1/2:2-4d,8-30d) 1.酶蛋白在血管内失活与分解: 2.肝或网状内皮系统对血清酶的清除: 3.血清酶的排泄: (1)尿路是血清中低分子量酶的主要排泄途径。 (2)胆汁并不是血清酶的排出途径。 4.转入其它体液后进行失活、降解:如淋巴液。 三、影响正常血清酶活性的因素 (一)酶在细胞内的合成速度 (二)细胞内外酶的浓度差 如:LDH 内:外=3000 AST、ALT 内:外=10000 因此只要有少量细胞坏死或者细胞有轻度病变,血中酶浓度就可能明显升高。 (三)酶的分子量 酶的分子量大小是影响细胞内酶释放的 关键。 如:AMI时,血中最先升高的CK(8.5万),明显推迟的LD(12.5万)。 2.有些酶与细胞内的结构蛋白结合,或以多酶复合体的形式存在而难于释出细胞。 酶的细胞定位与存在形式是决定诊断敏感性和了解病情轻重的主要依据。 (六)酶的半寿期( T1/2 ) (七)其它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时,ATP、Vit缺乏 气温影响: 高温时,细胞代谢旺盛,ALT、AST、LD等升高。 药物影响:诱导作用,苯巴比妥诱导GA转移酶升高。 各种治疗措施的影响: 血清中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AAT、AMG等。 抗体的干扰:Ig-AMY—巨淀粉酶。可使酶的T1/2延长。 四、正常血清酶的生理差异 (一)性别 多数酶无差异,少数有差异 男性高于女性: CK、GGT、LAP、ALP 女性高于男性:LDH1(青年妇女)、ADH (四)运动 剧烈运动,多种血清酶(多为肌肉中含量丰富的:CK、LD、AST、ALT、ALD等)。 升高程度:与运动量及持续时间、运动者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从临床角度,抽血化验前不宜过度运动,以免引起解释困难。 (五)妊娠与分娩 胎盘含酶量丰富,妊娠期随着胎盘的形成和增大,可分泌一些酶进入母体血流。 ①升高:MD、AST、ALT、胎盘型ALP等 (妊娠后期更为明显)。 ②降低:CK等。 注意此期的生理变化否则会导致误诊。 五、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一)体液中酶变化的总模式:动态平衡 过多 细胞内 酶生成 过少 K2 变异 K1 组织间腔 K3 血管内 抑制 K4 抑制 K8 酶 激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