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 下半年逢八二三, 日期一般是固定, 有时也差一两天 农业谚语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夏至有雨,仓里有米。谷雨无雨,犁耙挂起。 种田不撒粪,等于瞎胡混。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一年四季早。春争日,夏及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6、(2007高考江苏卷)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 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7、(2009高考辽宁卷第24题) 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集思广益 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吧?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分水鱼嘴 这是一幅空中航拍的图片, “鱼嘴” 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宝瓶口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这即是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 飞沙堰 “飞沙堰”,这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水大时,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即水位测定水尺,是水文观测的主要标志。战国时期秦国在都江堰设立的3座石人,可视为中国最早的水尺。图为东汉时期所刻李冰石人水尺。 石人 深淘滩,低作堰。 ——李冰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能够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的堰顶不可修得太高,以免影响泄洪。 庄严的放水节仪式 2004年4月4日,一名少女将象征四海之水的圣水倒入岷江。当日,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祀水”的壮观场面在中国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上重现。据传,为祈求“河神”保佑风调雨顺,古蜀人自古以来就有杀猪宰羊以“祀水”的习俗。都江堰修建后,“祀水”活动遂演变为以纪念李冰治水功绩为主,一年一度,世代相传。 郑国渠渠首遗址 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王景)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后汉书·王景传》 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局部 《河防一览图卷》,明代潘季驯著,14卷。该书阐述了黄河演变的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的治黄实践经验和主张,是16世纪后期我国治理黄河的代表著作之一。 黄河的治理 坎儿井外观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 维吾尔族少女在坎儿井边汲水 坎儿井暗渠 坎儿井 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示意图 思考2:结合农具的发展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是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中国农业进入“耜耕” 时代; 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农具,但耒耜仍是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 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男耕女织”的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 个体农耕 千耦其耘 四、牛郎织女家--------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我国农业耕作方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