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红细胞”专题复习与知识整合.doc
谈“红细胞”专题复习与知识整合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 曾鹏光
摘 要 本文对红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使教师和学生对红细胞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这几年高考中关于红细胞的考查进行整理解析。
关键词 红细胞;专题复习;知识整合
红细胞不仅在动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还作为生物科学某些领域研究的好材料,因此,有关红细胞知识点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在高中教材和其他高考辅导资料中涉及红细胞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比较零碎。现将红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形成专题复习,使师生对红细胞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红细胞的进化
1.1 无脊椎动物的红细胞
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红细胞,只限于海生动物,如螠虫、光裸星虫、绿纽虫、海豆芽、扫帚虫、魁蛤、海棒槌等。涉及到各门约有100种,但也有的和白细胞并没有明显区别,不过和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则有明显的差异。
1.2 脊椎动物的红细胞
在脊椎动物中,鸟类、两栖类、鱼类的红细胞是有细胞核的,而人和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哺乳类的红细胞,是中心部凹陷的圆板状,在造血组织中是有细胞核的,但在循环血中的红细胞,除骆驼和羊驼之外,可看到细胞核退化,向细胞外放出、消失。鸟类以下的动物的红细胞多数呈椭圆形,中心具核,中心部向两面突出。
脊椎动物红细胞的大小,可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哺乳类的直径为4~8微米(人的为6~9微米),厚度以1.5~2.5微米者为多见。鸟类的长径为12~15微米,短径为7~9微米,在爬行类的长径为17~20微米,短径为10~14微米,两栖类的更大,长径为23~60微米,短径以13~35微米者较多。鱼类的红细胞的大小有明显变异。
红细胞数由于物种的不同而异,但具有大形红细胞的,一般在单位体积中红细胞减少。处于冬眠期的动物,比活动期显着减少。
2.红细胞的研究史
1658年,荷兰生物学家简·施旺麦丹(Jan Swammerdam)应用早期的显微镜首先发现了红细胞,并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1855 年发明了用于计数血细胞的计数板。对红细胞功能的认识,最先开始于1871~1876年,已知红细胞有带氧功能且能在组织中参与呼吸作用,1900~1930年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1935年才知红细胞内有碳酸酐酶,能将大量二氧化碳转变成碳酸根离子,使之溶解于血液中;同时也能将碳酸根离子转化成二氧化碳,在肺泡中释放。这一发现不仅明确了红细胞的呼吸作用,而且了解到红细胞和血液酸碱平衡有密切关系。1967年以后明确红细胞内的2,3二磷酸甘油醛可作用于脱氧的血红蛋白分子,有利于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气。1946年,证明了红细胞寿命在120天左右,即在120后体内所有的红细胞都被更新。1900年,奥地利的病理研究人员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Landsteiner)最早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1910年,美国芝加哥医生赫里克(J.B.Herrick)的诊所来了一位黑人病人,是严重的贫血病患者。对病人做血液检查时发现,红细胞在显微镜不是正常的圆饼形,而是又长又弯的镰刀形,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人类了解的第一种分子水平上的遗传病。1947年,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L.Pouling)等证明,呈现镰刀型的红细胞是由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不正常引起的。1956年,英国科学家英格拉姆(V.Inglam)通过巧妙的实验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秘密:血红蛋白是由四条多肽链构成,其中两条相同的a链和两条相同的β链。a链有141个氨基酸,β链有146个氨基酸。正常血红蛋白与不正常血红蛋白唯一不同就是β链上的第六个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了。
3.红细胞的产生过程和破坏
红细胞的产生过程是:首先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原始红细胞,然后每个原始红细胞经过4次有丝裂,经过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阶段,最后发育为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的成熟红细胞。一个原始红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可产生16个成熟的红细胞。红细胞在分裂、成熟过程中,细胞的体积由大逐渐变小,核也逐渐浓缩,最后消失,因此,人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血红蛋白浓度逐渐增多,到了完全成熟的时候,血红蛋白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红细胞破坏的场所,一是在血管内,如强烈打击体表或各种溶血物质进入血管内,都可以引起红细胞破裂和释放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一种含铁的血红素结合而成);一是在血管外,如受损害较轻的、衰老的红细胞,或异常的红细胞,可以被血管外的脾脏和肝脏中的吞噬细胞所吞噬。红细胞被破坏以后,所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进行分解,分解物中的蛋白质和铁质,可以重新被利用来制造红细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