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推荐】【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中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最早是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后 D.新中国成立后 【解析】 题干中歌谣反映了废止缠足的好处,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虽然太平天国、戊戌变法时期均有废止缠足的主张,但由政府颁布法令是在民国时期,故C项正确。 【答案】 C 2.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拖在背后,男不男,女不女的。”材料反映了这位少奶奶的服饰特点是(  ) A.完全西化 B.中西合璧 C.固守传统 D.女扮男装 【解析】 从“外国皮靴”“对襟褂子”可以判断出服饰特点应为中西合璧。“男不男,女不女的”实际上指的是“中不中,洋不洋”,而不是指的“女扮男装”。 【答案】 B 3.“偏偏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装着短装。”“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需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  ) A.清代晚期 B.民国初年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此为改良旗袍,这流行于民国初年,选择B项。 【答案】 B 4.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屏除中国旧时婚礼之繁。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这实际上反映了(  ) A.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B.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 C.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已完全改变 D.上海社会风气已经彻底西化 【解析】 材料中的“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说明传统观念的改变。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叙述太过绝对。 【答案】 B 5.“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印‘日本’,后面是‘尿素’。”这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民谣揭示了当时部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七十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 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 人们的服饰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角度出发,①②符合题意,③违背了正常的心理,④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6.“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 A.汽车 B.电车 C.火车 D.马车 【解析】 解答本题需抓住关键信息“1886年”。1886年,发电机刚研制成功,故当时不可能出现电车,排除B项;1885年,汽车面世,排除A项;由“如奔马不可遏”可排除D项。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7.在近代中国,广大内陆地区依然长期使用竹排或牛皮筏、羊皮筏等原始工具渡运客人,而没有使用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影响小 B.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 C.地理环境的制约 D.经济发展不均衡 【解析】 近代中国之所以有用原始工具渡运客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均衡。A、B、C三项均为非主要原因,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8.(2013·泰安高一检测)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定可对百朋,隔颜色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飞机 【解析】 A、D两项不符合“入手而能用”;C项不符合“无学习译录之难”;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B 9.(2013·长沙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第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自办的第一家航运公司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中国自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③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是北京至天津航线 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南京 ⑤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冯如制成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的,故排除含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000lang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