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研究生《财政学》教学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2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政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李红霞 Introduction to Public Finance Contents 财政课程体系主要内容: 第一章 财政导论 财 政 导 论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第二节 财政概念 第三节 财政职能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个领域 二、市场与私人产品的提供 三、政府与公共产品的提供 一、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个领域 政府领域与市场领域。 市场领域: “看不见的手” 主体是企业、个人 政府领域: “看得见的手” 典型的是行政管理、国防、司法、基础科研、公共工程等。 财政学研究对象: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二、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垄断 (二)公共产品和外部效应 (三)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四)收入分配不公 (五)经济波动失衡 案例1.1:分拆垄断企业,能否解决问题? 分拆微软,有无必要? 2000年美国地方法院杰克逊法官,以微软违反反垄断 为由作出分拆微软的判决 。但2001年9月美国司法部表 示不会执行法官将微软分割为二到三家独立公司的裁 定。微软的反对者失望,认为政府出尔反尔。 2004年欧盟对微软裁决处以4.92亿欧元,因为未执行 裁决,2008年又处以8.89亿欧元的处罚,微软不服上诉欧 洲初审法院。 我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施行。 案例分析:打破垄断,意义何在? 分析:本案例涉及到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经济学认为,市场要高效率的配置资源必须是完全竞争的,每一个市场中都要有众多的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不可能有哪一方完全控制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价格,所有的买方和卖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才是最高的,一旦某一个或少数厂商控制了价格或者需求,就会形成买方垄断或卖方垄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会降低。垄断可以分为经济垄断和政府垄断,微软案例是典型的经济垄断,我国则存在较严重的政府垄断现象。 有 关 外 在 性 寓 言 案例1.2:食品不安全 信息不对称 疯牛病。1986年在英国发现,90年代流行达到高峰。发病后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丧失,共济失调,震颤,神经错乱,最终死亡。 吃避孕药的鱼。广州的很多农民在整治鱼塘会在塘底铺上一层“环丙沙星”或避孕药。防治鱼病、加速鱼生长,但这种鱼人吃了对人体的健康起破坏作用,当地养鱼的人自己并不吃鱼。 分析:食品安全是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属性。道理上讲,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线在质量的各种属性之间权衡选择,以得到最大的效用。 本案例中食品生产者与食品消费者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作为商品交易的一方无法观测和得知商品交易另一方即食品生产者的相应信息,也不了解食品提供者为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不利于消费者的行为。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不仅影响市场配置来源的效率,而且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选择和决策。 我国居民收入区域差异 安体富:在中国20%的人拥有银行80%的存款,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存款.   2007年平安保险总裁个人年收入达到6600万,其他银行高管年收入均在几百万元。 案例1.3: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中国经济从2008年中国经济“一年三变”。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2008年第四季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10年后又一次启动积极财政政策。 分析: 应当提出,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会存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也就存在着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相机抉择政策的使用,其关键在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三、政府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一)公共产品和公共需要 (二)政府干预和干预失效 (一)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1、公共物品——是外在效应的极端形式 1)含义: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联合消费、共同受益 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必要性   非排他性:不能排除其他社会成员消费使用   非竞争性:不需通过竞价方式取得;增加一个消费者,社会边际成本几乎为0。 案例:灯塔经济学 —公共产品的提供 在经济学家的圈子里,提起“科斯的灯塔”或者“灯塔经济学”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灯塔”在经济学里是公共产品的代名词,关于灯塔的故事也就成为公共物品经济学的经典故事。 萨缪尔森将纯粹的私人产品与纯粹的公共 产品的区别用数学公式更严格地表述如下: 对于私人产品来说,某一商品的总量(X)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