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构件基本变形形式,正确理解内力和应力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截面法求解内力;掌握构件基本变形时横截面的内力和应力分析及计算方法,并熟练绘制其内力图;掌握构件基本变形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参数,并熟练掌握常见脆、塑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组合变形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掌握细长杆的稳定性概念及临界力和临界应力的求法。 教学重点 理解内力和应力的概念,熟练掌握内力和应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组合变形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并进行计算。 教学手段 实物演示;教学板书;录像插件;电子课件。 教学学时 20学时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注 释 模块二 构件的承载能力计算
任务一 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时的承载能力计算
〖任务描述〗
如图2-1所示的起重设备结构中,钢杆AB为直径50 mm的圆杆,钢杆BC为50 mm×40 mm的矩形截面杆,材料的许用应力为100 MPa。
(1)若载荷F=200 kN,试校核杆AB和杆BC的强度。
(2)求许可载荷[F]。
图2-1杆件结构图
〖任务分析〗
掌握典型构件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知识准备〗
在工程中,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有4种基本变形形式,包括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剪切与挤压变形、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本任务重点研究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内力和应力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测定,轴向拉压的变形及强度计算。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概念
工程中很多构件承受拉伸或压缩。虽然这些承受拉压外力的杆件外形各有差异,加载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有共同的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在这种受力状态下,杆件主要变形是纵向伸长,相邻两截面移远,或者纵向缩短,相邻两截面移近,这种变形形式称为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
二、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时的内力分析
1.轴力
由于该段杆所有外力的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内力合力FN的作用线也必与杆轴线重合。这种作用线与轴线重合(垂直于横截面并通过其形心)的内力称为轴力。轴力FN的符号习惯上规定:拉伸为正,压缩为负。即正轴力方向背离所作用截面,负轴力方向指向所作用截面。
通过所研究的杆段的平衡条件即可求得轴力FN。由于整个杆件处于平衡状态,故其任一截开部分也应处于平衡状态,该段杆列平衡方程
∑Fx=0,FN-F1=0
故FN=F1
2.截面法
将杆在任一横截面m—m处假想地截分为两部分,任取一段(比如左段)分析研究,弃去另一段,画出该段所受外力,而将另一段对该段的作用以横截面上的内力代替,这种表示和求解杆件横截面的内力方法称为截面法。
3.轴力图
轴力图是按选定的比例,以平行于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位置,垂直于轴线的坐标表示相应截面的轴力值,从而得到截面位置坐标与相应截面轴力间关系的图线。
三、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时的应力分析
1.横截面上的应力
取等直均质杆进行分析。杆件受力变形前在其侧表面画两条垂直于轴线的横向直线ab和cd。杆件拉伸变形后,可观察到两横向直线仍为直线,只是平行移动到a′b′ 和c′d′。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假设: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在杆件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且仍垂直于轴线。此即为平面假设。
由平面假设可推知,杆中所有纵向纤维的伸长相等。又由于假设材料是均匀的,各点的力学性能相同,故各点的正应力σ与线应变ε的关系均相同,所以横截面上各点正应力σ相同,即横截面上正应力σ均匀分布。
若以A表示横截面面积,其面积微分dA上的内力微分σ·dA组成一个垂直于横截面的平行力系。于是按静力合成的方法可得
FN=∫AσdA (2-1)
因为正应力σ均匀分布,故FN=∫AσdA=σ·A
于是得
σ=FN/A (2-2)
此即为横截面上正应力σ的计算公式。式中,FN为轴力;A为横截面面积。正应力σ的符号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2.斜截面上的应力
为了解杆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情况,可用一个假想的与横截面夹角为α的斜截面k—k,将杆一分为二,并取左段杆研究。由该段杆的平衡可得此斜截面上的内力,即
Fα=F=FN (2-3)
仿照前面推论横截面上正应力σ分布变化规律的方法过程,可知斜截面上各点处的应力也是均匀分布的。若以Aα表示斜截面面积,则有几何关系
Aα=Acos α (2-4)
于是可得任意斜截面k—k上的应力为
pα=FαAα=FA cos α=σ cos α (2-5)
将斜截面上应力pα分解为垂直于斜截面的正应力分量σα和相切于斜截面的切应力分量τα,得
σα=pα cos α=σ cos2 α (2-6)
τα=pα sin 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