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四年级实验操作
三四年级实验操作
1、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张爱勤整理)
实验题目: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性质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粗细相同(或是较为接近)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热水、砧板、锤子、粉笔、一节1.5伏的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段长导线。
实验目的:认识金属的性质
实验一:金属具有导热性
实验方法:先用手捏捏各种棍状物体,感觉一下它们没有放进热水前的温度。然后往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把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同时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再用手捏捏各种物体,感觉它们现在的温度,经过放进热水前、后温度的对比,我们发现,铜丝、铁丝、铝丝等金属制品比木棍、塑料棍温度升得快。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如果实验物体不是棍状物,而是平时生活中的常用物体,选择时一定注意金属物体比非金属物体大些,这样在相同情况下金属先热,更能说明金属的导热性能好。
实验二: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方法:用手捏住把铁丝、铜丝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到砧板上用锤子用力锤打,随着锤打次数的增加,我们发现金属丝在慢慢变扁、变宽、变长。放下它们,再分别锤打木棍、粉笔,发现它们在锤打时碎了、劈裂了,这个现象告诉我们,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三:金属具有导电性。
实验方法:将一端裸露出金属的导线缠绕在电珠的螺旋壳上,然后把电珠黑色的突起接在电池的铜帽上,拿起导线另一端露出金属的部分与要检验的物体捏在一起,用物体接触电池的锌片,注意不要让导线接触到电池的锌片,以免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依次检验后,我们发现:将金属物品连接在电路中,小电珠都能发光。而木棍、玻璃等不能使电珠发光,因此实验后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电性。总结以上三项实验,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热、延展、导电的性质。实验完毕,整理用具。
2、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张爱勤整理)
实验题目: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
实验器材:橡皮泥、水槽、水、土豆(鸡蛋、苹果、梨)、大烧杯、药匙、盐、搅拌棒、泡沫板(没有泡沫板可用别的能漂浮的物体代替。如木板、或是挖掉侧面的塑料瓶等)
实验目的:知道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借助漂浮物这三种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一::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是:把捏成团的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是沉在水里的。捞出橡皮泥,把橡皮泥捏成船形或碗形,再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浮上来了。
实验结论:在不改变物体重量的情况下,改变其形状尽量增大它的体积,就会使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就会浮上来。
实验二:用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把土豆放入装水的大烧杯中,看到土豆沉在水底。捞出土豆,向水中加入两药匙盐(视土豆大小,决定加盐的匙数)用搅拌棒搅拌后,再放入土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土豆浮起来了(土豆如果不能浮起,就向水中慢慢加盐、搅拌,直至土豆浮起来。)这个实验说明:向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三: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是:把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它在水中是下沉的状况后,将其放到漂浮的泡沫板上,这时我们会看到橡皮泥借助泡沫板受到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如果现场提供的物体较大、泡沫板较小可以把几块泡沫板固定在一起)。这个实验说明:水中下沉物体借助漂浮物也可以浮上来。不过要注意的是:漂浮物受到的水的浮力,一定要大于漂浮物自身的重量加上下沉物体的重量,否则就会因超重使两个物体一块沉入水底。实验完毕,整理用具。
3、实验题目: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任文静整理)
实验材料:土壤样本 沙土和黏土 、白纸、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抹布。
实验目的:通过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一:用观察法比较沙土、黏土的颜色、颗粒大小不同
首先取沙土、黏土两种土样,用眼睛看颜色,发现沙土颜色比黏土颜色浅;也可以分别用两种土在白纸上划一划,观察纸上的痕迹,也能发现沙土的印记颜色淡,黏土的印记颜色浓。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沙土颗粒大,黏土颗粒小;
实验二:用感觉方法发现沙土、黏土的颗粒大小、紧密程度不同
分别抓取两种土,在手指尖中捻一捻发现沙土颗粒较多、粗糙,黏土颗粒较小,感觉细滑。在再将两种土加点水后在握在手中感觉一下,发现沙土比较松散、不成团也不粘手。黏土能成团并粘手。
实验三: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渗水性
将两种同样多的土分别放在相同的渗水性实验装置盒中,同时倒入相同多的水,然后观察(将水倒入相同的漏斗中,水量相同、漏斗颈粗细相同保证出水量相同),在相同的时间里,哪种土渗水快。比较渗水快慢既可以直观地看留存在土样中水的多少,也可以看渗入烧杯中水的刻度。我们选用直观的方法,看两种土样中留存的水的多少,发现黏土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doc
- 七年级英语6月试题.doc
- 七年级第二单元综合题.doc
- 七年级英语新目标下初中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表1.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册第19课《尼斯湖怪被抓住啦》练习鄂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素质测试.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下文言文期中复习题.doc
- 七年级语文期中卷定稿.doc
- 七年级语文拓展型课程科目设计单.doc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