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政治情感与认同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 ——布利乌斯·塔西佗 我真担心你上班路上遇到70码,或者被人连捅八刀,又担心城管打人误伤了你,更怕你坐动车,也不敢给你打电话,怕你的手机爆炸! 你没有被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毒馒头毒死真是太好了!你家的楼也没有着火,你家门前的桥也没有塌吧?上班的扶梯也没有故障,真是太幸运了,我们又多活了一天! (2)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危机 (3)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危机 好心人免责条例: “没有法定义务,也没有约定义务,出于道德要求,无偿对他人进行帮助的人,即使在进行紧急医疗抢救中出现失误,也享有法律责任上的赦免。” 2004年美国加州亚历山德拉诉丽莎案:施救者成被告最终被判无罪 第三节 政治生活中的情感与认同 一、情感与认同的关系 情感构成认同的基础,反之,认同也会影响极端情绪的出现,认同失谐或者认同混乱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出现。 政治情感是政治认同的基础。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广告是一种用来进行情感动员的工具,用以增强对本党执政理念的情感认同。 ? 二、选举政治中的情感动员与认同 调动选民情感,获取政治认同。政治广告的应用:“认知——了解——说服——行为”。 2000年陈水扁的政治广告效应。 三、革命政治中的情感动员与认同 推荐阅读 美:罗伯特·西奥迪尼 中期作业: 选择政治心理学中对你感触特别深刻的某个观点或理论,谈一下你的感想。 * 社会认同的原理 人们进行是非判断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别人是怎样做的,尤其是我们在特定情形下需要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在某种场合看到别人在做某件事,人们就会认为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讲:“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存在的就是合理 社会认同的心理基础 榜样的力量 以别人的行为作为判断标准 “当大家以相同的方式思考时没人会想的太认真” “最简群体范式”(minimal group paradigm)研究。 他们让64名14~15岁英国中学男生通过投掷硬币而随机分别进入“X组”或“W组”。这两个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例如,群体标志),这些男孩子相互之间也素不相识,不存在相互冲突的历史,不存在群体之间的刻板印象,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最简组间情境”(minimal intergroup situation)。被分派进入各自的小组之后,男孩子们有机会将一小笔钱(不是真正的钱币,而是15这一数字)分给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被标定为“W组第49号成员”,另一个被标定为“X组第72号成员”。结果发现,仅仅由于一个群体的区分本身就引起了男孩子们对本群体的偏私倾向。他们在分配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公平,给自己所属组的成员平均8.08点,而给另一组的成员平均6.92点(Billig Tajfel,1973)〔M.Billig H.Tajfel(1973).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similarity in 二、社会认同的效应 1、内外区隔与内群体偏私效应 在大学运动队赢得一场比赛的胜利后,学生们更有可能穿上带有学校标志的服装和用“我们”这个词语去描述比赛的结果。 2、内群体成员典型性效应 当个体经过自我类别化,建立了与群体的心理联系之后,往往以为自己具备内群体成员的典型特征,也认为其他内群体成员也与自己一样,具有典型的内群体成员特征。 在很多场合,人们倾向认为自己是内群体的代表。“自我刻板印象化”(self-stereotyping)。 (思考):仇官、仇富心理的产生 3、外群体同质性效应 “给中国人十条告诫”: “不要盯看外国人”、“不要老跟外国人说HELLO、OK”、“不许外国人住便宜旅馆不合理”、“对外国人收费应与中国人同等”、“不要说移民留学或换钱的事”等。 三、社会认同的应用领域 (一)国家认同 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地域或民族概念,指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共同体。 1、台湾民众国族认同的变迁 1993年前年台湾民众的族群认同 选项 调查时间 台湾人 中国人 两者都是 无反应 1993年之前??????????????? 80% 10% ? 资料来源:“当前台海局势与两岸关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政策局副局长杨亲华2004.05月报告 大体上在1993年以前,台湾民众80%认为自己是中国人,10%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即90%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就是说10年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在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