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红系列钧瓷窑变特点的实验研究教案分析.pptVIP

铜红系列钧瓷窑变特点的实验研究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J005为紫红色,FJ007为深蓝色。fj005胎的气孔较大,对于胎釉结合层,它们的胎釉的交界处都比较明显,而且交界处的气泡也比较多;它们的釉层都有分相出现,选取部分晶粒统计估算得到 FJ005平均粒径317nm,FJ007的平均粒径84.nm,粒径在1/10蓝色波长时,易发生瑞利散射。和天空出现蓝色一个道理。釉的显微结构的粒径的差异是导致釉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一组为FJ005和FJ007,显微结构胎、胎釉中间层和釉的显微结构 如下图 FJ006为暗红色,FJ008为月白色。 FJ006中含有很多颗粒,FJ008的胎相对比较致密;胎釉结合层,FJ006的胎釉结合层分界线并不明显,FJ008的胎釉结合层分界线相对明显;釉层中 FJ006分相不明显,FJ008的分相清晰,分相粒径的尺寸都在200nm左右 ,形状多为孤立滴状结构或三维连通状。 总的来说瓷器中显微结构形貌的差异,分相小气泡和分相小液滴粒径的差异,这些因素导致它们对入射光散射情况不同,是颜色各异的窑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组为FJ006和FJ008,显微结构胎、胎釉中间层和釉的显微结构 如下图 6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论文对铜红系列的古钧瓷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的显微形貌进行了分析,它们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差异 ,显微结构的分析粒径大小也不同,分相颗粒的孔隙率也有区别; 通过电炉氧化气氛和窑炉还原气氛进行了试烧实验,氧化气氛下没有烧制出串色窑变铜红釉,还原气氛下有串色窑变的铜红釉,希望通过实验研究以提高成品率。 总体来说,由于做的试验比较少,得到的样品釉色比较有限,只能代表一部分,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方面在以后有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铜红系列钧瓷窑变特点的 实验研究 目录 1.引 言 2.铜红系列古钧瓷化学组成分析和微观形貌分析 3.钧瓷窑变试烧实验 4.试烧样品釉色分析 5.试烧样品的微观结构分析 6.总结与展望 1. 引言 钧瓷原产于河南禹州神垕镇,是我国著名的瓷器之一,在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中有着显著的地位。钧瓷和宋代的其他四种陶瓷相比,其他四种陶瓷釉色比较少,相对单一,而钧瓷的釉色窑变却十分的丰富多彩。 钧瓷的窑变,主要表现在其呈色方面,尤其是铜红系列,它的着色机理十分复杂,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因此探索其的窑变呈色变化一直以来是陶瓷研究学者们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背景 国外利用现代手段分析古陶瓷进行的比较早。 比如1936年英国的JW Mellor开始研究铜红釉着色机理;1983年美国著名陶瓷学家Kingery和Vandiver首先发现钧瓷釉具有液~液分相的结构等等。 在20世纪20年代,国内周仁先生和叶麟趾首先采用科学手段对我国古代陶瓷进行分析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奠基人,后有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李家治、张福康、陈显求、郭演仪等诸多学者在古代陶瓷技术研究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引言 对于铜红系列钧瓷釉,之前肖朋飞从反射光谱、物相分析、烧制温度等着手,分析研究其对古钧瓷铜红釉呈色的影响,这些分析还不够,本论文在他的基础之上从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的粒径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解铜红系列钧瓷的窑变特点,本论文进行了实验室管式炉和苗家钧窑试烧实验,并对试烧样品进行反射光谱分析、化学组成分析、微观结构分析,希望对钧瓷窑变有进一步的了解。 2. 铜红系列古钧瓷化学组成分析和微观形貌分析 2.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EDXRF)实验分析 2.2铜红系列古钧瓷微观形貌分析 铜红系列古钧瓷化学组成分析 实验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试。 样品选取: 选择了83个样品进行EDXRF实验,其中紫色系包括葡萄紫11个、蓝中闪紫15个、茄皮紫15个、红色系包括鸡血红12个、海棠红15个、酱中泛红带蓝15个。 实验测得样品15种主量元素及 9种微量元素,我们选取其中一部分画直方图数据进行分析。 ( a) 6种铜红釉色钧瓷的SiO2均值 (b) 6种铜红釉色钧瓷的 Al2O3均值 从图(a) 看出六种釉色的SiO2含量很高,基本上都在70%以上,并且SiO2含量都很相近,还有红色系中鸡血红、海棠红、酱中泛红带蓝 SiO2含量依次增加。 从直方图(b) 看出图Al2O3的含量也很接近 ,在9%左右。 (c) 6种铜红釉色钧瓷的K2O均值 (d) 6种铜红釉色钧瓷的CaO均值 从直方图(c)看出六种釉色中紫色系的K2O的均值含量总体上都高于红色系,紫色系的K2O的均值含量高于3.80%,红色系的K2O含量都低于3.80%,还有红色系中鸡血红、海棠红、酱中泛红带蓝 K2O含量依次增加。 从直方图(d)看出六种釉色中紫色系和红色系的CaO均值含量有很明显区别,红色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