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旅游客源市场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国旅游业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 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特点 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总体格局是:亚洲和东太平洋区域市场是主体,欧洲和北美远程洲际市场为两翼。 亚洲地区主要客源地区和国家是: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和俄罗斯东部以及蒙古等东北亚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 大洋洲是澳大利亚等国。 欧洲的主要客源国是: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是我国的主要客源国 美洲的主要客源国是美国和加拿大。 在东北亚地区,日本近年来的经济动荡虽然使旅华游客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日本的经济实力仍名列世界前茅,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的国民收入、储蓄能力和消费水平基本未受影响,出境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日本旅华市场将覆盖该国更多的地区。韩国客源市场虽因经济危机一时受到严重影响,但是随着韩国经济的复苏、中韩交通条件的改善、中国人旅韩的增,到21世纪初韩国入境市场将得到恢复和大幅度增长,成为中国一大客源国。 俄罗斯、蒙古的旅华游客随着其国内改革、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将继续稳步增长。俄罗斯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客源国,俄罗斯人来华己从边境贸易发展为到内地进行商贸与观光度假相结合的旅游活动。俄罗斯有望成为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 *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特点 了解中国国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掌握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主要标准 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与基本格局 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特点 了解入世对我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的影响及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掌握港澳台地区主要的地理、人文和简史、经济状况、政治体制 掌握港澳台地区主要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与民族礼仪 掌握港澳台地区主要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地 掌握华侨华人的历史,了解华侨华人与近代中国的关系 掌握中国政府对待华侨华人的方针、政策 了解华侨华人对发展中国旅游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概况 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旅游业在性质上发生了改变 从政治接待转变为经济产业。以往,旅游工作主要从外交活动、统战工作和劳动福利的角度开展,很少以至根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现在,随着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旅游业初步形成了由行、住、食、游、购、娱6个要素组成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 (二)在接待对象上,从过去的半封闭式向全世界开放 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际游客绝大多数来自苏联、东欧和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60年代以后,大部分的国际游客来自西方国家,还包括海外同胞,入境的海外同胞主要是华侨和港澳同胞。80年代以后,我国旅游接待的大门,既向西方国家开放,也向东方国家开放。在海外游客纷纷涌来的同时,国内旅游也客流滚滚,并开办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形成了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者相互促进的局面。 (三)在接待区域上有所扩大 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杭州和桂林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扩展到全国各地。1978年以来我国相继开放1290个地区,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万人次以上的景点景区达1400多处,海内外旅游者的足迹遍及中国各地。中国的旅游产品结构适应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与专项旅游相结合发展。 (四)在产业规模上有所扩大 从几家旅行社、高档宾馆、餐馆,发展为由旅馆业、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旅游教育、旅游宣传出版等构成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与外事、农林、轻工业、商业、建筑、交通、邮电、城建、环保、卫生、园林、文化、文物、教育、出版、科技乃至海关、公安等各行各部门相融合和配合,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 (五)在旅游经济的所有制构成上发生了改变 从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结构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民、集体、私营、个体、股份、中外合资(或合作)和外商独资并存的多种所有制结构。 (六)旅游文化迅速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旅游活动质量的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逐渐加重,旅游活动的文化信息量日渐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这一切,对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也产生了强劲的推动力。由旅游教育、科研、咨询、宣传、出版、文娱为主要因素的旅游文化体系迅速发育成长,并成为旅游产业和旅游生产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七)在管理体制上,从政企合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向政企分开的市场经济型管理转变。 旅游企业从外事接待单位、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变。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对旅游业的管理模式从指令式的微观掌管向导向型宏观调控转变。“旅行社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旅游法规相继出台,旅游业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迈上政府主导和企业运作的道路。 (八)加强了国际联系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