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服给药定位控释系统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定义 口服定位释药系统: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原理,以及胃肠道局部pH、胃肠道酶、制剂在胃肠道的转运机制等生理学特性,使药物在胃肠道特定部位释放的给药系统。 目的 改善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避免某些药物在胃肠道生理环境下灭活; 提高胃肠道局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全身吸收的毒副作用。 分类 口服给药定位释药系统根据其在胃肠道释药位置的不同,分为: 胃定位释药系统 小肠定位释药系统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口服给药定位释药系统 迟释制剂 其中小肠定位释药系统比较常见,如:肠溶衣片、肠溶衣胶囊 口服给药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 定义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又称胃内滞留给药系统,是通过黏附、漂浮或膨胀等作用定位(滞留)于胃中释放药物的口服定位释药系统。一般可在胃内持续释药5~6小时。 分类 胃内生物黏附型给药系统 胃内漂浮型给药系统 胃内膨胀型滞留系统 特点 改善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如:桂利嗪胃漂浮胶囊、氯氮平胃漂浮片、米卡霉素胃漂浮缓释片等。 提高药物局部治疗效果 如:硫酸庆大霉素胃漂浮缓释片、左金胃内漂浮制剂、元胡止痛胃漂浮控释片等。 化学药物中直接进行人体胃内滞留试验,进而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的典型例子。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胃内黏附型 胃内黏附型释药系统属于生物黏附制剂,其设计原理主要采用适宜的黏附材料作为辅料,与药物制成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等,口服后黏附材料通过静电吸引或水化成氢键而结合在胃黏膜或上表皮细胞表面,达到延长胃内滞留时间的目的。 设计生物黏附制剂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黏附材料,常用的黏附材料有:卡波母(Carbopol)、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丙甲纤维素(HPMC)、海藻酸钠、西黄蓍胶等。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胃内漂浮型 胃内漂浮型释药系统,又称胃漂浮型滞留制剂,指口服后可维持自身密度小于胃内容物密度,于胃液中呈漂浮状态的胃部定位给药系统。 这种释药系统是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原理设计的。通常由药物、一种或多种亲水凝胶滞留材料辅以其他材料制成,口服后形成一层连续的凝胶屏障,维持骨架密度小于胃内容物而漂浮于胃中,不受胃排空的影响。 该型释药系统设计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在胃内产生预期的漂浮效果。 制备 目前应用较多的胃内漂浮型制剂常为片剂和胶囊剂。 1.片剂 通常采用干法制粒压片、干粉末直接压片 注意:压片力、干燥时间(HPMC-24h) 2.胶囊 填充药材若为粉末,须固化处理。 固化时间:80℃加热10min 或70℃加热15min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胃内漂浮型 质量评价 1.体外漂浮性能测定 人工胃液漂浮持续4h以上 2.体外膨胀性能测定 注射器加人工胃液法 3.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转篮法、桨法 4.体内漂浮性能试验 ( 1)X射线法 (2)r闪烁技术 (3)内窥镜法 (4)磁标记法 (5)超声波检测法 5.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胃内漂浮型 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胃内膨胀型 胃内膨胀型释药系统,是一种在胃内体积迅速膨胀,以至于无法通过幽门,滞留于胃中的释药系统。 这种释药系统通常含有树脂或水凝胶材料,可在胃液内吸收膨胀至原来体积的几倍或几十倍,药物释放完后,残留系统溶蚀或被降解成碎片而被排空。 胃内膨胀型释药系统设计的关键是:膨胀剂的选择。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定义: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OC-DDS)是通过多种制剂技术使药物口服后,在胃及小肠内不释放,在到达回盲部后的结肠部位释放药物的一种新型药物控释系统。 特点:P31,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提高生物利用度;预防、缓解和治疗时辰发作性疾病。 意义:结肠定位释药对于需经大肠给药来治疗的疾病具有特殊意义。该系统直接将药物输送至患处,且药物可以较高浓度分散于整个结肠,提高药效,降低剂量,同时也可减少不良反应,用药方便,顺应性好,克服了传统直肠给药(灌肠法、栓剂)使用不方便、患者不易接受等问题,有利于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结肠性寄生虫病的治疗。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设计原理 1.利用时滞效应设计的OC-DDS 时间依赖型 2.利用胃肠道pH差异设计的OC-DDS pH依赖型 消化道内PH值:胃0.9~1.5,小肠6.0~6.8,结肠6.5~7.5。 0.1mol/l 的HCl模拟胃中情况; 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模拟小肠的情况;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模拟结肠的情况。 3.综合时滞效应及胃肠道pH差异设计的OC-DDS 4.利用结肠特色酶系设计的自调式OC-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16).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docx
- 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古代诗人名人柳永人物介绍PPT.pptx VIP
- 第5章独立第三方B2B型医药电子市场.ppt VIP
- 北京市西城区2024年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VIP
- AI技术在化学课堂的应用效果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HG∕T 5809-2020 浸胶芳纶帆布.pdf
- 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评价体系框架.pdf VIP
- 2024年嘉兴国际商务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详细分析和教学策略.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