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考试复习题
常见的针刺意外有哪些,该如何处理及预防?
1.晕 针
——症状:突然出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多汗(冷汗)、恶心欲吐、脉沉细数、甚至晕厥。
——原 因
精神紧张 4)体位不当
体质虚弱 5)医者手法过重
饥饿疲劳 6)大汗大泻、大出血后
处 理
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取出。
2)患者平卧(头低位),注意保暖。
轻者仰卧片刻,饮温开水或糖水后恢复。
重者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
预 防
1)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
2)勿于饥饿、疲劳、大渴时针刺
3)选择舒适持久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2.滞 针
症状:医者感觉针下滞涩,提插、捻转、出针困难,病人则感觉痛剧。
原 因
1)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强烈收缩;
2)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使肌纤维缠绕针身。
处 理
1)局部按摩,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再刺一针。
2)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轻轻提插。
预 防
1)消除精神紧张
2)选择舒适体位
3) 行针手法要轻,捻转幅度不要过大,不要单向捻转。
3.断 针
——原因
1)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腐蚀损坏
2)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
3)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并强力外拔
4)外物碰压
5)行针手法过重
——处理
1)勿移动体位 2)取出残针
——预防
1)认真检查针具
2)弯针滞针及时正确处理
3)针刺时勿全部刺入
4)进针行针勿用力过猛过强
4.弯 针
——原因
1)留针时移动体位
2)滞针处理不当
3)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
4)针柄受外力压迫、碰击
——处 理
1)如系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取出。
2)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取出。
3)移动体位所致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取出。
4)切忌强行拔针
——预防
手法熟练轻巧,体位舒适,留针时勿移动体位。
5.血 肿
——症状: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皮肤青紫
——原因:针尖刺伤血管或弯曲带钩
——处 理
1)轻者不必处理
2)重者,青紫面积大,肿痛较剧,影响到活动时,先冷敷止血,再做热敷。
——预 防
仔细检查针具
针刺时避开血管
手法要轻,忌用力捣针
出针时按压针孔
6.刺伤内脏
1)刺伤肺脏(气胸)
——原因:针刺胸背部和锁骨附近穴位过深,刺穿胸腔和肺组织,气体积聚胸腔。
——症状:突感胸闷痛、心悸气短、重者呼吸困难、紫绀、冷汗、恐惧,甚则血压下降。肋间隙变宽,叩诊呈鼓音,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
——处 理
1)立即起针,患者半卧位。
2)轻者可自然吸收。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予镇咳、消炎等药物。
3)重者及时抢救,如胸腔排气、低流量给氧等。
2)刺伤脑脊髓
——原因 胸脊髓表层分布有督脉和夹脊穴等重要腧穴,如风府、哑门、大椎、风池以及背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间腧穴。若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角度不当,均可伤及,造成严重后果。
——症 状
刺伤延脑: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刺伤脊髓: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可危及生命。
——预防
明确腧穴的解剖位置
针刺颈、胸、背、腹部腧穴时,严格掌握针刺角度、深度和方向,勿深刺和大幅度提插
勿随意改变体位
针刺注意事项
1.过度饥饿、疲劳、精神紧张者;妊娠、经期;有出血倾向者;皮肤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2.颈、胸、背、胁、腹部以及眼区、耳区,不宜深刺和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方向。(肝、脾肿大、肺气肿者更应注意。)
3.孕妇不宜针刺小腹部、腰骶部腧穴。禁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通经活血的腧穴。如经期,除为调经外,不得针刺。
4.身体瘦弱者,选用卧位,手法不宜过强。
5.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6.尿潴留者针刺小腹腧穴时,掌握方向、角度、深度,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
人体脏腑器官在耳朵上的映射。
1.耳垂相当于头面部。
2.对耳屏相当于头和脑部。
3.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
4.耳屏相当于咽喉、内鼻、肾上腺。
5.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
6.对耳轮相当于躯干。
7.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8.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9.耳舟相当于上肢。
10.三角窝相当于盆腔、内生殖器。
11.耳轮脚相当于膈肌。
12.耳轮脚周围相当于消化道。
13.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14.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15.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腺系统。
脾胃系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减肥可以选择的耳穴有哪些?
1.健脑
取穴:心、肾、脑、丘脑、缘中、皮质下、额。
心、肾:脑:为相应部位。按“感传所及,主治所在”的原则取此穴。 丘脑、缘中:能增加记忆。因此健脑可用丘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状况白皮书.pptx
- 2025年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质量提升与环保产业业务拓展研究报告.docx
- 印尼法律须知.pdf VIP
- 2023年深圳市育才中学新高一分班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VIP
- 16G908-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装饰装修工程)(OCR).pdf VIP
- 2025年滨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旋转蒸发仪设备确认方案.pdf VIP
- 化工园区安全.pptx VIP
- SAE ARP4754B-2023 (R) Guidelines for Development of Civil Aircraft and Systems 民用航空器和系统开发指南.pdf
- 未来产品研发路线图.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