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endometriosis and adnomyosis)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妇产科 目的及要求 掌握: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原则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熟悉:子宫腺肌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一、定义: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 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任何部位 简称内异症(EM)。 二、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年龄:25-45岁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EM是一种卵巢激素依赖性疾病。理由: 多发生于生育龄妇女 初潮前无发病 绝经后或切除卵巢后异位内膜可萎缩 妊娠或闭经,可使EM好转或稳定 良性病变,但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和复发等恶性行为 80%合并痛经,50%合并不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最常种植部位: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者多见。 三、发病机制: 尚不完全阐明,学说纷纭,难以诠释 1、 种植学说:Endometrial implanting theory (1)经血倒流: (2)淋巴及静脉播散: (3)医源性种植 2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The coelomic metaplasia theory 体腔上皮,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或持续卵巢激素刺激后均可被激活而衍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形成内异症。 3 、诱导学说: 未分化的腹膜组织 在内源性生物化学因素诱导下 可发展为子宫内膜组织。 4、其它相关因素: 1 遗传因素:一级亲属发病风险增加7倍。 2 免疫因素: 免疫力下降或耐受,机体把异位子宫内膜当母体组织而不清除。 3 炎症: 腹腔液中的细胞活性增加,PG是P450的活化剂, PG升高导致E2含量增多 病因学新进展 经血逆流很普遍(80-90%), 但为何其中10-20%得以生长,发病? 关键在于内膜细胞本身:内异征患者子宫内膜功能活跃(增殖活性增加,凋亡能力下降),血管增生及侵袭性强,易于迁徙及种植。 —“在位内膜决定论”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 出血性疾病! 激素依赖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 四、病理(Pathology) 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 周期性出血 纤维增生 粘连 紫褐色斑点或小泡 瘢痕结节或囊肿。 卵巢型 部位不同 腹膜型 深部浸润型 其它部位的内异征 表现为多样性 (一)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ma 1. 微小病变型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2、囊肿型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俗称“巧克力囊肿) (二) 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最常见的异位症类型 好发部位: 宫骶韧带、 子宫直肠凹陷 子宫后壁下段浆膜 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 1.无色素沉着型 早期病变---水泡样病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