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 “安慰剂” 前几年在美国,有一位癌症病人请一位叫菲利普的医学博士给他服用一种叫“克尔比奥桑”的试验性抗癌药。当时此药曾被某些人认为是治癌的特效药,病人用此药后,癌瘤“就会象阳光下的雪,缓缓地融化”。服此药前,病人已达到要吸氧的程度了,而在服药后却神奇般地振奋起精神来,甚至能重新驾驶飞机。可是不久,这位病人从书上看到所谓“克尔比奥桑”根本无效时,病又立即加重,再次住院。医生了解到这种情况便告诉他,再应用新型的“克尔比奥桑”,肯定有效。说来奇怪,病人又有明显好转,维持较久,直到美国官方宣布所谓“克尔比奥桑”无抗癌效果后,他才又万般沮丧,并很快死去。 安慰剂之所以会有如此奇效,从本质上来说,因为这是一种心理疗法。 古今中外这种病例不胜枚举。明明“克尔比奥桑”不能治癌,似药非药,但却真正能起到治疗作用,这就是奇妙的“安慰剂作用”。那些似药非药的药,就叫安慰剂。其实这些“药物”,本身并不能真正治病,而是病人主观产生了良好反应,得到了“安慰”,据介绍,30~40%的手术后疼痛、恶心、咳嗽、抑郁者用安慰剂有效,30~60%的头痛、50%的焦虑、20~40%的心绞痛等病,用安慰剂也有效。 安慰剂之所以会有如此奇效,从本质上来说,因为这是一种心理疗法。科学家们发现,尽管安慰剂是些不疼不痒的药,但它通过病人的心理因素而引起了身体内部的某些变化,从而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马路上看到陌生人遇有不测,或摔跤、或钱包丢了,出于同情,你上前安慰一番,对方的焦虑之情往往就会解除许多。 又如,你的一位朋友患病住院了,你去探望他、安慰一番,往往就能使病榻中的羸弱身子为之受到心灵的震动,感到一种莫大的欣慰。 再如,你外地亲戚的孩子因高考名落孙山而悲观懊丧,你寄去一封富有感情色彩和哲理真谛的劝慰信,会在被安慰者心中激起涟漪。如此等等。 确实,人生活在大千世界,免不了一些忧心事的纠缠。要排释这些苦楚,除了自我调节之外,自然渴望得到别人的安慰。这是人际交往中任何一方都会有的普遍心理。 期待心理乃是使安慰剂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安慰剂为何会起到治病的作用?因为病人有一种对身体康复的期待之强烈心理。 同样,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对得到他人信任、关心这种期待心理,特别在被忧心之事纠缠时,这种期待心理就更为强烈。因而来自他人的几句话、一封信就会收到安慰剂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则故事,是颇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一次,马卡连柯找了个有偷盗恶习的孩子,委托他把一包东西送到某地。其间要走很长一段路。途中,这个孩子打开了包裹,发现里面有许多钱。看到这些东西,使他感受到人们对他的信任,即满足了他对得到信任之期待的心理需要,因而他被深深打动了,最后终于把钱如数送到目的地。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里的一位雕刻家,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爱神阿佛洛狄忒见他感情真挚,就给雕像以生命,使两人结为夫妇。 《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 两位教育研究工作者的一项实验。研究者向一所小学提供了一份名单,说那是从一项测验里发现的天才学生,只不过“迟熟”罢了。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从该校学生名单里随便点出来的。 然而有趣的是,学年结束时,这些学生的成绩果然比其他学生高出许多。研究者解释,这是因为教师期待某个学生是天才,这种期待心理会对那个学生发生影响,使他对自己“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这种愿望的实现,产生心理上的安慰和激励作用。后来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注意,最终被社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们也应当恰如其分地对自身给予积极的肯定,经常注意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给予某种奖赏。 从安慰剂的作用到“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专家的研究表明,适当地运用积极的肯定,使之与一些特定的动作相关联,就能提高所期待的行为动作出现的概率。由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安慰剂作用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所给予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是“积极肯定”的效果。 要增强安慰剂作用、强化“皮格马利翁效应”,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适当地运用“积极的肯定”。这是一个以“积极肯定”促进“积极肯定”的双向运转之机制。事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 “马太效应” 《圣经》中“马太福音”这一章。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圣经故事: 主人要到外国去,把三位仆人叫来,按其才干分银子给他们。第一个得了五千,第二个得了二千,第三个得了一千。 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用五千银子做买卖,又赚了五千;第二个仆人照样赚了二千;第三个仆人把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阳光下的世界》小学五年级美术PPT课件.pptx VIP
- 《物业管理师》三级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秋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单元-教案.doc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专题13主旨意蕴题(练习)(学生版+解析).docx VIP
- 见证取样送检及检验批划分计划.pdf VIP
- BZ-120Ⅲ高速理瓶机使用说明书.pdf
- 2013混凝土配合比材料成本测算表.doc VIP
- 300T汽车吊性能说明书-XCA300_1全地面起重机技术规格书+[主臂风电臂加超起].pdf VIP
-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pptx VIP
- 《思政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