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考冲刺地理必考必背知识点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行星的特点是: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大气层 太阳活动 平均周期 对地球影响 亮 里
暗 外 光 球 黑 子 主要
标志 11年 1.影响地面短波通信
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4.使全球天气与气候异常 色 球 耀 斑 日 珥 日 冕 太阳风 卫星带:火星木星之间
月球表面特征:环形山密布 原因:火山喷发、陨石撞击
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并且周期也一样(恒星月:27.32日) ——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
月相 日地月位置 时间 潮汐 天文现象 亮面朝向
晚上何时可见
新月 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初一(朔) 大潮 日食 /
不可见 6~18 上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初七、初八 小潮 朝西
上半夜12~24 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十五(望)十六 大潮 月食 / 全夜 18~6 下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廿二、廿三 小潮 朝东 下半夜 24~12 3);环境资源
特点: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11.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夹角:23°26′
如果黄赤夹角变大,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变为0度时,只有春秋季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活动活跃。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12.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经度跨度最大)、太平洋(海洋板块)。
13.板块运动:①张裂:裂谷、海洋(生长)②碰撞:Ⅰ洋陆:海沟、岛弧、海洋山脉Ⅱ陆陆:山脉(消亡)
14.地震产生:交界处。
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洋脊)
岩石新旧:越靠生长处越新
15.火山产生:交界处(俯冲带)。
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洋底火山带。
利: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有用矿物;地热资源;开发旅游
弊:破坏农田与建筑物
循环:岩浆只能变岩浆岩。都能变岩浆。
17.流水地貌:流水作用。 侵蚀、搬运、堆积。
河流上游: 河谷(侵蚀、搬运)
河流中游: 曲流(侧蚀)凸岸:堆积、城镇。凹岸:侵蚀、港口。
河流下游:三角洲平原(堆积)
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
分布:石灰岩地区.我国西南。
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石芽(石林);溶蚀盆地;落水洞;孤峰(峰林)
地下: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湖)。
地面塌陷、持水性不好
18.黄土地貌:黄土地区受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
地貌分布:我国黄土高原最为典型。
塬—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孤立的黄土丘
优点: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矿物,有利农作物生长。
缺点:黄土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冲走的黄土在河底沉积、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流水堆积 海积 流水侵蚀 上游 风力侵蚀 风蚀XX 风力堆积 沙漠 三角洲 沟壑 雅丹 黄土 地下喀 地表喀 沙丘 ≤500m 相对高度<200m 较疏,弯曲处和缓 山地 > 500m 相对高度>200m 密集、河谷呈V字形 20.对流层:⒈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吸收地面辐射)。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
降低6.5℃。
⒉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⒊集中大约四分之三的大气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成云致雨。天气和
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⒋随纬度和季节而厚度不同。
平流层:⒈臭氧吸收较多紫外线辐射,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⒉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最佳航空层。
中间层: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无对流变化。
热层:即电离层(离子状态)
⒈气温随高度增高而急剧上升。
⒉能反射无线短波。
⒊极光现象。
21.、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1)“防弹衣”——流星体撞击
(2)“遮阳伞”——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
臭氧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
“保温被”——近地面大气在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后放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反射向近地面(大气逆辐射)。晴朗夜间水汽、云量稀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热量损失较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