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热效应:闪电电流产生焦耳—楞次热效应,产生瞬时高温, 达6000—10000℃,甚至更高,可以使体积较小的金属熔化。热效应导致火灾,超过50%的森林草原火灾是雷电造成的。 引入高电位:由于雷电对架空线缆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地电位反击:两个地网之间,由于没有离开足够的安全距离,其中一个地网接受了雷电流,产生高电位,向没有接受雷击的地网产生反击,使得该接地系统上带有危险的电压。 冲击波:由于雷击时空气急剧膨胀,其附近的空气被压缩,形成“激波”,“激波波前”到达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都会突然增加。有时候冲击波的危害也很大。 * 《国务院第412号令》第377、378款:规定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认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行政审批项目实施机关为中国气象局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其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料利用、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中国气象局第8、10、11号令》:分别发布《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 IEC61024:建筑物防雷; 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IEC61663:通信光缆防雷; IEC6166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IEC61819:模拟防雷装置各部件效应的测量参数 * 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带线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构件等。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及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接地装置:接地体与接地线的总合。 屏蔽:用导电材料减少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 等电位连接:设备和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 共用接地系统: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系统保护线、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合理布线:合理的安放线缆、布置线缆;以减少电磁干扰。 * 1、雷灾是当今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监控系统大量采用信息化、智能化设备;而这些电子设备都采用微电子元件,易遭受感应雷击。防雷在于预防,发生雷击后的间接损失不容小觑。甲方的标书上都有要求。 2、思想还被定格在十八世纪富兰克林那个时代。 3、现在防雷的理论依据是等电位;而UPS起到低通滤波器的作用。 4、微电子设备遭受感应雷,设备有电源线及信号线、地线; 5、只是产品宣传手段,并不真正具有防雷的功能;浪涌保护器是一种耗损器件,若集中到设备中必然增加设备的返修率,同时会增加设备成本;并没有经过权威部门的检测。 * * * 电视监控子系统[CCTV]解决方案 A、前端设备的防雷:选择SV-3/220、SV-3/024、SV-2/220、SV-2/024 “三合一”或者“二合一”的监控摄象机多功能电涌保护器。 B、传输线路的防雷:中间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源和电源均应分别使用SR-E06V/4S、SR-P24V/2S; SR-P24V/2S、Coax B-TV/S电涌保护器。 C、终端设备的防雷:云台控制线安装SR-E06V/2S;视频信号传输线安装Coax B-TV/S等。多口矩阵需要安装XP19N-16S。 SV 系列监视摄像机保护 SV-3/220; SV-2/220; SV-3/024; SV-2/024; 交/直流摄象机前端保护 电源、视频/音频、云台控制线 一体化保护 最大通流容量10KA 反应速度皮秒级 二合一、三合一设计 低损耗、带失效指示 适用于各类摄像机的保护 COAXB系列信号电涌保护器 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分配器/ 矩阵/硬盘录像机的保护 低损耗 低驻波比 前级保护或连动式保护 Coax B-TV/S XP19N-16S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防雷 GB 50343-2004标准第5.4.7条 1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报警主机、联动控制盘、火警广播、对讲通信等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宜在进出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装设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 2 消防控制中心与本地区或城市“119”报警指挥中心之间联网的进出线路端口应装设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3 消防控制室内,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室内所有的机架(壳)、金属线槽、设备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均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GB 50343-2004[P20/21]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防雷 GB 50343-2004[P21] 4 区域报警控制器的金属机架(壳)、金属线槽(或钢管)、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接线箱的保护接地端等,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