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熔炼的主要目的是为铸锭提供高质量的金属熔体。因此必须研究和确定各种纯金属及其合金熔炼过程共同遵循的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熔炼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本章主要讨论有色金属在熔炼过程中的氧化、吸气、挥发、吸杂等特性,具体分析这些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熔炼过程中金属熔损的具体方法。 金属熔炼的主要目的是为铸锭提供高质量的金属熔体。因此必须研究和确定各种纯金属及其合金熔炼过程共同遵循的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熔炼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本章主要讨论有色金属在熔炼过程中的氧化、吸气、挥发、吸杂等特性,具体分析这些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熔炼过程中金属熔损的具体方法。 从各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比较来看,直线的位置越低,G值越负,金届的氧化趋势越大,氧化程度越高,如铝、镁、钙等的氧化。反 之,宜线位置越高,G值越大,氧化趋势和程度越小,如铜、铅、镍等金属的氧化。 据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知道元素的氧化顺序。从图1.1可见,在熔炼温度范围内,各元隶氧化先后的大致顺序是:钙、钱、铝、汰、硅、钒、锭、铬、铁、钻、镍、铅、铜。例如,凡在铜线以下的元素,其对结的亲和力都大于钢对氧的亲和力,故在熔炼铜时它们 会彼氧化而进入炉渣。 即在熔炼温度范围内,A1、Mg能被H2O、CO和CO2氧化。因此,在焙炼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时,应设法避免与上述气体接触。同时,熔炼AI、Mg、Ti及其合金时,如果用SiO2作炉衬,则炼体将与耐火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果炉衬被侵蚀,金属受污染。 固体金属的氧化首先在表面进行。氧化肘,氧分子开始是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然后氧分子分解成原子,即内物理吸附过渡到化学吸附。在形成超薄的吸附层后,氧化物在基底金属晶粒上的有利位置(如位错或晶界处)外延成接。各个成按区逐渐长大,并与其他成核区相互接触,直至氧化油膜覆盖住整个表面为止。其后整个氧化过程由以F几个主要环节组成(如图l—2所示) * 影响金属氧化烧损的因素 四、其它因素 熔炉类型不同,其熔池形状、面积和加热方式不同,烧损程度不同; 炉料状态:炉料块越小,表面积越大,其烧损也越严重。 熔炼时间:熔炼时间越长,氧化烧损也越大。 搅拌和扒渣等操作方法:不合理时,易把熔体表面的保护性氧化膜搅破而增加氧化烧损。 选择合理炉型 采用合理的加料顺序和炉料处理工艺 采用覆盖剂或通入保护性气氛 正确控制炉温 正确控制炉气 合理的操作方法 加入少量α1的表面活性元素 降低氧化烧损的方法 固溶体:原子半径小,溶解于晶格内,形成间隙式固溶体 3.4 金属熔体的气体夹杂及控制 气体在金属中存在的形式与种类 气体分子:超过溶解度的气体,或不溶解的气体,以气体分子吸附于固体夹渣上,或以气孔形式存在 化合物:气体与金属中某元素的化学亲和力大于气体原子间亲和力,可与该元素形成固态化合物 常见的单质气体中,氢的原子半径最小,几乎能溶解于所有金属及合金中,通常所说的吸气,其实就是吸氢。溶解于金属熔体中的气体,在铸锭凝固时析出来最易形成气孔。 炉料 3.4 金属熔体的气体夹杂及控制 气体的来源 新金属、回炉废料、中间合金、熔剂、变质剂等。 低于250℃ 2Al+6H2O = 2Al(OH)3+3H2 高于400℃ 2Al+3H2O = Al2O3+6[H] 高温下 2Al(OH)3 = 2Al2O3+6H2O H2O与Al再反应 水蒸气: 机加工残留油脂: 烘干 吹砂 炉气 3.4 金属熔体的气体夹杂及控制 气体的来源 非真空熔炼时,金属与炉气的作用复杂而强烈,是金属吸气的主要阶段。 耐火材料及工具 耐火材料表面吸附水分,停炉后残留炉渣及熔剂也能吸附水分。 浇注过程 熔体流放及转注过程中吸收的气体,同时也从铸模挥发性涂料中吸收气体。 3.4 金属熔体的气体夹杂及控制 气体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金属吸收气体的饱和浓度。 常用每100g金属中在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cm3/100g来表示。也常以溶解气体重量百万分之一的浓度即ppm表示。 1cm3 H2(标准)/100g=0.9ppm H2密度:0.09g/L 例如: 3.4 金属熔体的气体夹杂及控制 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压力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金属中气体的溶解度与金属和气相接触处该气体分压力的平方根成正比。 氢分压(mmHg) 101 196 313 436 585 672 751 溶解度(cm3/100g) 2.62 3.66 4.62 5.52 6.40 7.01 7.46 氢在铜液中的溶解度与其分压的关系 3.4 金属熔体的气体夹杂及控制 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温度 当气体分压一定时,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度公式为: K2为与压力有关的常数。 溶解度随温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门窗工程检测资料.ppt
- 第7章呼吸道病毒资料.ppt
- 建筑砂浆工程量计算资料.ppt
- 第8课时金属资料.ppt
- 建筑设备第三章资料.ppt
- 第八队高分子材料资料.ppt
- 建筑施工概述资料.ppt
- 第八讲冷却水系统的清洗和预资料.ppt
- 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件第四章砼制备及运输资料.ppt
- 第八章-CaMgS资料.ppt
- 2024年注册会计师之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优质 完整版724550026.pdf
- 体验经济视阈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践理路分析.pdf
- 中小学阶段家校共生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共生理论的分析.pdf
- 以“产、城、人”协同并进为突破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为例.pdf
- 基于K均值算法的设备故障分析与应对策略.pdf
- 困境与出路:暗网犯罪的防控分析.pdf
- 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发展.pdf
- DB61_T+1418-2021 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界技术规范.docx
- DB61_T 1299-2019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技术规程.docx
- DB61 T 1327.5-2020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第5部分:检验检测报告编制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