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益生产培训扫盲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第六部分:精益生产之关键点突破 6.4 瓶颈与缓冲区突破 突破瓶颈: 找出影响整条生产线生产效率的工序,并加以改善。 缓冲区: 在瓶颈工序设定缓冲库存,以解决问题的经常发生。 第六部分:精益生产之关键点突破 6.4 瓶颈与缓冲区突破 作 业 时 间 29s 29 25 20 19 18 工序 1 2 3 4 5 作 业 时 间 25s 25 25 20 22 19 工序 1 2 3 4 5 改善前 改善后 瓶颈工序 改善后效率提升了13% 22 第六部分:精益生产之关键点突破 6.4 瓶颈与缓冲区突破 平衡生产线: 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生产线不平衡示例: 作 29 业 25 时 20 间 10 秒 工序 1 2 3 4 5 5 人数 1 1 1 1 1 5 作业时间 20 18 29 25 19 111 作业时间 人数 20 18 29 25 19 111 损失 时间 作业 时间 平衡损失率 平衡效率 Cycle time 第六部分:精益生产之关键点突破 6.4 瓶颈与缓冲区突破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平衡率= *100= *100 各工序时间总和 人数*CT ∑ti 人数*CT 上例:平衡率= *100= *100=76% ∑ti 人数*CT 111 5*29 生产线平衡损失率计算: 平衡损失率=1- 平衡率 上例:平衡损失率=1-76% = 24% 第六部分:精益生产之关键点突破 6.5 员工教导与多能工的培育 传统终身雇佣制、分红 —日本的工会隶属公司,有助于与管理者的合作关系,员工是资产,不是机器。 —无聊或例行工作以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员工则专注于重要的改善工作。 承包商网络-伙伴关系 —零件的单一来源供货商。 基层管理 —尽可能在低管理阶层做成「一致」的决策,决策过程是缓慢的 —在日本小型、专业的工厂是有效能的 多能工: 一名员工掌握多个岗位的技能。 品管圈(Quality Circles) —发现问题,解决,并且与管理者分享。 第六部分:精益生产之关键点突破 6.6 供应链的关注与指导 第一次就做对 员工是自己的检验员,对自己的产出品质负责 员工被授权去做自己的保养工作,直到问题解决 对供应商进行支援与指导 第七部分:精益思想与文化建立 1. 精益生产之观念转变 2. 深刻理解精益生产中的概念术语 3. 自主研究会(QCC小组)与全员参与 4. 活用管理工具是改善成功的技术保证 第七部分:精益思想与文化建立 7.1 精益生产之观念转变 以前: 现在: 生产能力低 客户要求低 需求品种少、量大 批量的生产模式 追求高效率的设备、分工明确 生产能力提升 供大于求 客户要求提升 即时化的生产模式 追求反应快、周期短 需求品种多、量小、更新快 一个流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模式 第七部分:精益思想与文化建立 7.1 精益生产之观念转变 提高产量的做法: 400pcs/4人·8hr 600pcs/5人·8hr 做客户需求的产量: 400pcs/4人·8hr 360pcs/3人·8hr 以顾客为导向的效率: 改善 改善 以最少的人员,做出市场实际需求量的产品才是以顾客为导向的真正的效率提升。 第七部分:精益思想与文化建立 7.2 深刻理解精益生产中概念术语 第一类:长期理念是成功的基石 原则1: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 第二类: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优异成果 原則2: 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原则3:实施拉动式生产制度以避免生产过剩。 原则4: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生产均衡化)。 原则5: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开始就重视品质管理的文化。 原则6: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进与授权员工的基础。 原则7:运用视觉管理使问题无处隐藏。 原则8:使用可靠的、经过充分测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