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参考
1.课程说明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视,《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建立覆盖全市的0至3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可见学前教育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倍受重视。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人的早期的发展在个体终身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儿童在认识环境、与周围人的接触中形成和发展着最初的对人、对事、对物的情感和态度,奠定了行为、性格和人格的最初基础,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也越来越重视,该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容忽视。
本书打破常见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的编写体例,采用丰富的案例,结合幼儿教育实际,采用更加直观的学习方式,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将学习目标、知识点、能力、专业情感、思维拓展等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必备的基本专业素质为基本出发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体现实用性和新颖性,每单元设置的以知识巩固为目的的思考练习、开阔视野、提高技能的阅读资料和实践活动等栏目为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PPT内容。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
“狼孩”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
1.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五四”时期,涌现出一批学前教育革新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等人。
图1-1 陈鹤琴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浙江上虞县人,如图1-1所示。1911年2月,陈鹤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后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14年8月毕业,考取公费留学美国,相继在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学士、教育硕士学位。
1919年8月,陈鹤琴应聘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并兼任陶行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1923年任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1928—1939 年,他创办多所小学、幼稚园和中学。1940 年,他创办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1945 年,他接管外国人所办中小学,创立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名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40年代初转入江西办学,日军沿赣江南下,带领200多位学生转辗各地坚持办教育,一生从事开创性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他著作颇丰,且皆来自于实践,主要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 我的半生》《陈鹤琴教育文集》等。
陈鹤琴先生非常关注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他把“社会”和“生活”作为组织幼儿园课程的两大中心。他提出了著名的课程结构“五指活动”理论,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做比喻,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张宗麟与陈鹤琴合作,有许多共同的研究成果。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这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最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实施的著作。
20世纪30年代,张雪门就与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1922 年壬戌学制颁定后,确立了幼稚园制度,意味着我国的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实验、改革、发展的时期。
1929年9月,《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拟定完成,并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标准试验推行。
1932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
1936年对其修正了一次。这个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2.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198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四大目标,其中之一是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推出了一个新的教育领域——社会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等教材。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对幼儿园课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