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次 时数 2 课型 新授课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蜀相》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1.让学生学习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培养诵读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及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1.诵读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
1.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
蜀相杜甫
意 象:碧草? 黄鹂
意 境:冷落? 凄凉
形 象:失败的英雄
情 感:称颂,崇敬,仰慕;叹惋、感伤
壮志未酬?? 忧国忧民 作业:
(一)完成课后练习题。(二)在学习完了这首诗歌之后,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的基调和情感都有了一定理解,现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朗读、背诵此文。(三)读《望岳》,《春望》,《蜀相》三首分别出于杜甫三个创作阶段的诗,仔细品味,感受诗人的各个阶段的思想感情变化。
后记(经验、不足):
《蜀 相》
杜 甫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河南)一个士大夫家庭,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人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应试不第,过着贫困的日子。756年,他才得到一个小官。“安史之乱”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被任为左拾遗。诗人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至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联系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唐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成为继《诗经》以后我国诗歌史上又一座现实主义高峰,后世称“诗史”。在艺术上,作者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被誉为“诗圣”。
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诗集》。诗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长篇古体诗《兵车行》和近体诗《望岳》、《春望》、《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二)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建议,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开始辅佐刘备。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在公元228年至234年先后指挥五次北伐曹魏。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患疾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整体感知“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③请一个学生读,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集体朗读全诗。
④要求同学们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