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P73)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P73)
农业革命前人口发展特征(P74):(1)极低的人口密度;(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3)分布上为大分散、小集中。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P75)
农业革命人口增长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呈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P76):(1)、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下降:关键因素是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和日益完善的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保健措施(2)、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限制家庭规模的意愿;婴儿死亡率的下降;经济因素;城市的发展也改变人们的观念(3)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情况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之间出现了分化。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P78)
2.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人口转变理论(P79)
1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三个序列“:原始阶段,特点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现代阶段:低生率持续、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1)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2)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3)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到达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后减速(4)低位静止阶段 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阶段(5)减退阶段 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阶段
人口转变模式(P80)
(1)西北欧模式 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缓慢地下降。 (2)日本模式 采取人为干预生育行为。 (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 (4)印度模式 先是高位静止阶段后进入早期扩张阶段。
3.人口与发展
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P82)
人口与经济发展(P83)
人口因素表现的两重性特征是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费者而存在
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P83)
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
第二节 人口分布于迁移
1.人口分布(P84)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
人口分布的测度(P84)
测量人口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前述的人口算术密度(亦称粗密度)。此外,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人口分布与自然、资源、经济分布的空间关系,又提出了人口土地密度、人口资源密度、人口经济密度等指标。法国地理学家还提出了比较密度的概念。比较密度指单位面积农田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P84)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世界人口的88.5%集中在北半球,并且主要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区域。从海岸线向内地约200km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一半(而其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其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57%,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80%;而占陆地面积43%的高原地区(海拔500m以上),仅居住着世界人口的20%。
世界人口分布还表现出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为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2/3以上。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三个指向性):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
中国人口分布 — 胡焕庸线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三个特点是人口的低地指向性,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P86)
自然因素 人类周围自然因素的总和即为自然环境,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也是人类创造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源泉。自然环境仍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赖以进行的基础。可以说,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2.教程分析.doc
- 第六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知识点教程分析.doc
- 工商局电子商务教程分析.doc
- 第六届中华廉洁文化论坛综述教程分析.doc
- 工商银行河南开封分行营业部电子~教程分析.doc
- 工业复习题教程分析.doc
- 第六课政党制度测试题教程分析.doc
- 工业镜头视场、倍率、焦距之间的关系教程分析.doc
- 工业类投资经营合同(示范文本三)教程分析.doc
- 第六章胺类全部的教程分析.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