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医》技术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2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近中医 唐云 ………………………………………2 第二章 让中医走下玄坛……………………………………7 第三章 健康的本质…………………………………………12 第四章 疾病的产生…………………………………………20 第五章 外邪致病……………………………………………26 第六章 生命的基本物质……………………………………34 第七章 人体精气的仓库……………………………………45 第八章 情志与疾病…………………………………………58 第九章 饮食的通道…………………………………………65 第十章 内生五邪……………………………………………73 第十一章 痰饮和瘀血………………………………………81 第十二章 察言观色话望诊…………………………………96 第十三章 舌上的秘密………………………………………106 第十四章 听声与嗅味………………………………………113 第十五章 问中有玄机………………………………………119 第十六章 神奇的脉诊………………………………………131 第十七章 疾病的虚实………………………………………142 第十八章 温热病杂谈………………………………………156 第十九章 中药是如何治病的…………………………………164 第二十章 汤头揭秘……………………………………………175 第二十一章 治病八法之汗法…………………………………184 第二十二章 吐法的妙用………………………………………195 第二十三章 下法的选择………………………………………200 第二十四章 排忧解难之和法…………………………………209 第二十五章 温法和清法………………………………………215 第二十六章 消法探幽…………………………………………224 第二十七章 补法概要…………………………………………230 结语…………………………………………………………… 233 第一章走出信任危机 一提起中医,很多人就会想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据鲁迅先生自己的描述,产生这种想法是由于儿时父亲得病后请了当地最有名的中医来诊治,而名医开的药也很奇特,有“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以及“结子的平地木”等,幼年的他经常从高高的柜台前递方子进去,抓了药回家,熬了给父亲喝。但这些奇特的药物并没有起到神奇的效果,父亲的病仍然日重一日,终于撒手西去。于是中医在鲁迅的心中便留下这么个“骗子”的印象。民国政府更是视中医为糟粕,对中医横加歧视和排斥。在余云岫的主持和策划下,于1929年提出“废止中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虽然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反对和抗争下,中医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但随着西医传入中国,中医日益式微,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振兴中医”的口号提了好多年,“中医现代化运动”也搞了不少年头了,我们看到了什么?恐怕只是自欺欺人的“形势一片大好吧”。在目前的求医思维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个“定论”:西医见效快,中医见效慢: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医只能治慢性病,只能治疗没有生命危险的轻症,只能是西医无法治疗时无奈的选择。谁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一个治不好病的医生呢?是什么造就了目前中医如此无奈的局面?是中医理论落后,是中医已经被现代科学所逐渐淘汰,还是有别的原因?实际上,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正是中医承担着维护民族健康的重任,不管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中医都有着切实的疗效。从古人留给我们的医案中可以看到,中医在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时,往往能使病轻者速愈、病重者转安。为什么现在的中医反而变得治不好病了?临床拿不出疗效,这是中医不行,还是中医从业者的水平不行?治病效果不好,是中医理论不行,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在用中医理论治病?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医队伍中存在着很多的“伪中医”。他们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中医,但却在使用中药治病,在患者眼里,他们是中医师甚至是中医专家。而这些“伪中医”之所以有市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不管你用的是哪一套理论,只要你开的是中药,那你就是中医:而患者只要是吃过中药,不管这个中药是不是按照中医理论配成的,他都会认为是在接受中医治疗。可以这么说,在绝大部分人心目中,中医是一门很玄乎的医学,说得不好听一点,“玄”就是“稀里糊涂”的代名词,什么“阴阳五行”“风寒暑湿”听着就让人犯迷糊,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对那些“伪中医”来说,既然大家都不清楚什么是真中医,那我当然就可以浑水摸鱼了。至于凭据嘛,古人不是说过“医者,意也”,这就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要什么凭据?至于药嘛,当然要耐心地吃,中药嘛,总要吃个一年半载才会有效的,吃好了,是我本事好,吃不好,那是中医没用。这样一来,中医出现现在的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