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城乡就业增长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引言 在改革开放发展一致性基础上理解 中国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是3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结果,具有中国特色: 就如何通过增长和结构变化创造就业,消除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与刘易斯模型是一致的 中国二元经济转换,同时又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包括劳动力资源从计划转向市场配置。在经历就业扩大和遭遇劳动力市场冲击的同时,就业形式和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同一过程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之下,通过扩大对外开放而实现的 城乡劳动力市场发育简史 关于劳动力市场几种流行观点 统计无用论(统计滞后于改革;失业率估计) 就业无增长论(零增长;否认非正规就业增长) 只看困难不看进步(特别是针对失业和农民工流动) 对劳动力剩余和冗员的一成不变的认识 学术界一个常见的问题 主要内容 农村劳动力部门间重新配置和流动,以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 城镇就业总量和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如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得以发育,就业扩大机制发生哪些变化,当前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状况 预测劳动力供求关系可能发生的变化,揭示所具有的政策含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的城乡分布变化 农村就业结构变化 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和增长率 农户从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 习惯认为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和比例 80年代中期,广为流行的说法是农村有大约1/3劳动力是剩余的,绝对数大约为1亿到1.5亿。近年来,人们仍然认为,农村存在着大约1/3甚至更多的劳动力,绝对数量为1.5亿到2亿 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迷 何以发生以下事件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剩余数量和比例仍然不变? 家庭承包制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经营制度 农业的生产率提高 农村经历了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的调整 古今罕见的大规模劳动力流动 农村劳动力的真实分布 转移、务农和剩余数量与结构 城市就业是怎样创造的 城镇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 改革促进就业增长和保障提高 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和非正规部门的扩大推动的。城镇就业制度的改革,尽管伴随着较为严峻的下岗和失业,通过下岗再就业政策、失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建,保证了基本平稳过渡;通过持续经济增长,保证了就业扩大,最终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由市场配置 城镇劳动力市场现状 澄清城市劳动力市场若干事实 失业率并非不断上升趋势,而是在高峰之后在波动中有所下降 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是主要部分,自然失业率约4.4%,在总体失业率中,周期性因素仅1个—3个百分点 随着具有下岗身份人数减少,登记失业率提高,并不是就业形势恶化的反映 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既可以产生于“沮丧工人效应”,也可以产生于收入替代效应 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 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 什么叫人口红利? 在具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这一潜在人口优势的条件下,劳动的参与率和就业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意味着人口结构产生的充足劳动力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 经济活动人口比例高同时抚养比低,使得经济活动中的剩余总量大,社会储蓄总量也大,积累率高 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 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抚养比下降1个百分点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提高0.115个百分点;反之亦然。1982-2000年,总抚养比下降了20.1%,推动增长速度上升2.3%,同期人均GDP增长速度在8.6%左右,抚养比下降的贡献为26.8%,约为同期人均GDP增长的1/4左右 未来的中国人口结构 未来劳动力供给是有限的 人口红利即将耗竭 刘易斯转折点与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政策含义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意味什么? 劳动力成本上升,但近期内比较优势不会丧失——要继续利用全球化机会 调整的核心是增长方式转变, 即从依靠投入转向依靠生产率提高——承受不起重化工业化 延长人口红利,就意味着争取调整的时间——挖掘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 若干行业平均工资提高趋势 制造业工资指数的国际比较 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继续利用全球化机会窗口 人民币汇率调整和劳动力成本变化,是改变双顺差格局的两个杠杆的话,劳动力成本提高这个杠杆的作用,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自然结果。一方面,不应该无视发展本身规律,采用非自然手段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一个因素已发生作用的情况下,再去改变另一个因素,这种双管齐下无异于火上加油,会缩短为保持增长可持续性的调整时间 为什么不搞重工业优先发展? 劳动力仍然丰富,是比较优势所在 重工业优先容易导致错误的发展战略 重工业优先不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 中国和世界都承受不起重化工业化 重工业优先减少就业,导致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核心 惨痛教训:重工业优先的苏联 中国占世界的比重(%) 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在农村 靠劳动力流动保持经济增长 谢谢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