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模型模拟与预测法 (六)环境地质评价法 根据调查监测等资料,综合系统分析评价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演化趋势,是否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如何防灾减灾,以及投资与效益的核算,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招商引资。我国已开始进行危险性评估工作。 (七)现代科学技术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三S”技术、网络技术(Web)、专家决策支持系统(EDSS)等技术,进行数据综合整理分析、研究,如“数字地球”。 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野外现场调查研究,包括现场观测分析或野外布点、采样及相应的 测试工作。 2.室内研究、实验模拟,包括在现场的和在实验室里的模拟。 3.应用地球科学的新技术,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环境地学分 析,即对人地系统中与环境质量、环境灾害有关的各种成份、要素的 时空分布规律、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其目的一方面是 解决人地关系中的具体矛盾,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优质的环境地 学软件;另一方面是检验、修改、补充和完善环境地学理论,从而提 高环境地学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增强人们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吕义清环境地质学 教学概况 教 材:环境地质学 潘 懋主编 高教版 教学时数: 24学时 教学周数:6-17周 (12周) 授课地点:虎峪校区致远楼 A405 授课时间:周一1~2节 授课方式:课堂讲述、专题片 参考书 1.灾害地质学 潘 懋 适宜于地质专业学习 北大版 2.环境地学概论 李铁锋 适宜于地质专业学习 环境科学版 3.环境地质学 朱大奎 适宜于地理专业学习 高教版 4.环境地质学 徐增元 适宜于地理专业学习 青岛海洋大学版 (翻译+编辑) 5.环境学基础教程 贾振邦 适宜于理科 高教版 6.全球变化 张兰生 适宜于理科 高教版 (面向21世纪) 内容介绍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基本理论问题 第三章 土地资源与地质环境 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 第五章 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 第六章 能源与地质环境 第七章 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 第八章 地质灾害 第九章 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 一、概念 1.环境 1)哲学角度所指的环境 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其它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是主体与周边相关客体的结合,两者既相互依存、相互限制,又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周边包含地域或非地域的概念,根据主体的影响能力,有一定的“辐射半径” 。客体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和运动的。 例如依据主体的差异分出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建筑环境、居住环境、小区环境、投资环境、生产环境、办公环境等。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环境 学校、教室、机房 实验室、图书馆 学校周边 活动中心、城市 宿舍、食堂、操场 生活环境 教师、学校氛围 2.环境学 是研究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人类环境。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周边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3. 地质学 是系统研究地球的基础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地质作用、古生物演化、地质发展史、形成机制及其发展变化的科学。 4.环境地质学 是应用地质学、环境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一门科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所指的环境 是指人类环境,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形成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如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人 人工环境——如建筑、交通、工厂、城市、 医疗、文化、农业等。 自然环境 物质 能量 自然现象 空气 水 动植物、微生物 气温、阳光 引力 地磁力 太阳的稳定性 地壳的稳定性 大气力量 水循环 水土演变 地震 海啸 土壤、岩石 “环境地质学”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