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CPR)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苏后综合管理 心脏停止后监护 A D B C E 预防及治疗MODS,避免过度通气与氧过剩 移送至ICU加强监护 维持心肺功能及重要器官血流灌注 控制体温以达到最理想的神经系统复原 对ACS及其它可逆因素的辨识与治疗?????????? ??????????????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 在恢复自主循环后,将 吸氧浓度调整到需要的 最低浓度,实现动脉氧 合血红蛋白饱和度≥94% 尽可能将氧合血红蛋白 饱和度保持在94%到99% 之间。 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为 100%,可能对应动脉 氧分压(Pao2)为大约 80-500mmHg之间的 任意值。 复苏后综合管理 复苏后综合管理 心脏节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 使收缩压9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65 mm Hg 亚低温治疗-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对医生指令无反应的昏迷患者均可考虑使用。推荐降温到32℃-34℃并持续12~24h。 降低体温方法可采用冰毯、大量冰袋或输注等渗冷冻液体等方法。 复苏后综合管理 血糖控制 对于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成人患者,应该将血糖控制在8~1O mmoI/L (144-180mg/d1)。 病因治疗 导致心脏骤停病因如低血容量、低氧血症、任何病因的酸中毒、高钾/低钾血症、严重的低体温、中毒、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及冠脉栓塞或肺栓塞等进行治疗。 神经学诊断、管理及预测 可行脑电图、诱发电位、神经影像学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但其意义仍不明确。在昏迷且未经过亚低温治疗的成人患者中,心脏骤停72h后仍无瞳孔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预后恶劣。 ACS中的心肺复苏-2010美国 目标 减少患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坏死范围,从而保留左心室功能、防止心力衰竭并减少其他心血管并发症。 避免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以及需要紧急进行血运重建术。 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性致命并发症,如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不稳定型心动过速和有症状的心动过缓。 ACS中的心肺复苏- 2010美国 对于在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成人患者,应该在标准化心脏骤停后方案中包括心脏导管,将其作为整体策略的一个部分以提高这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的几率。 对于因心室颤动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建议进行急诊血管造影以立即实现梗塞相关动脉的血管再建。在发生心脏骤停后心电图可能不敏感或产生误导,即使并未出现明显的 STEMI 症状,也应该对推测因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后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ACS中的心肺复苏- 2010美国 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后,在进行 PCI 以前患者普遍出现昏迷的临床表现,不应作为进行血管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禁忌症。 ACS中的心肺复苏-2011中国 当心脏骤停的原因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立即采用PCI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早起动 早CPR 早除颤 早ACLS 综合治疗 院外心脏骤停- 2010美国: 接受了基础生命支持的成人,已制定“终止基础生命支持的复苏规则”,在满足下列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使用救护车转移之前终止基础生命支持: 急救医务人员或第一旁观者没有目击到心脏骤停 完成三轮心肺复苏和 AED 分析后没有恢复自主循环 未给予AED电击 院外心脏骤停- 2010美国: 对于现场有高级生命支持急救人员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成人提供救治的情况,已制定“终止高级生命支持的复苏规则”, 在满足下列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使用救护车转移之前终止复苏操作: 1、心脏骤停没有任何目击者 2、未实施旁观者心肺复苏 3、在现场进行一整套高级生命支持救治 后未恢复自主循环 4、未给予AED电击 Thank you! * 院前急救者发现:VF13-71%. . 胸外按压与通气 胸部按压中断可影响复苏效果,因此,胸部不间断地按压被认为可增加生存率,这在动物实验和临床CPR回顾性研究中均得到证实。在CPR最初几分钟仅胸外按压有效,胸外按压中断常与通气(吹气)有关。 研究证实,目前15∶2即胸部按压15次、吹气2次可导致过度通气,而过度通气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胸部也不能完全松弛,对复苏不利。为减少过度通气,也不致于中断胸外按压,会议通过讨论一致同意,在CPR时,将胸外按压与通气比由过去15∶2改为15∶1或者30∶2,而对婴幼儿则可为15∶2。 口对口/鼻呼吸 ☆连续吹2口气 ☆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 ☆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 ☆通气频率:1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