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外治法-灸贴疗法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3在内科病治疗中应用 腹痛(泄泻) 腧穴:天枢、关元、足三里;脾俞、上巨虚、大肠俞。 5.3在内科病治疗中应用 男性性功能减退 腧穴:肾俞、命门; 关元、足三里、太溪、神门。 5.4在妇科病治疗中应用 月经不调(痛经) 腧穴:关元、血海、三阴交、归来、足三里、太溪、肾俞。(痛经:加 次髎、地机) 5.5在儿科病治疗中应用 小儿遗尿 腧穴:关元、中极;肾俞、命门、膀胱俞;三阴交、 足三里、太溪、涌泉 5.6代温灸膏临床注意事项 (1)疗程:每日一次,一般10次一个疗程。 (2)贴治时间:以温热感耐受为度。 (3)贴治期间,局部避免阳光曝晒、淋水。如需沐浴,移除贴膏半小时后方可。 (4)对本贴膏过敏者,慎用。 谢谢! THANK YOU! doctian@ 4.艾灸的现代研究概况 4.1艾烟有益效应的研究 艾烟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培养皿抑菌试验表明:艾烟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等也有抗菌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足趾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申克氏胞子丝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临床观察:艾烟熏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局部带状疱疹、化脓性感染、皮癣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4.艾灸的现代研究概况 4.2艾烟不利效应的研究 研究表明,艾绒燃烧产生的诸如酚类、萘类等是有害性物质。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苯甲醛、苯酚、2,4-二甲基苯酚和绿花白干层醇等芳香烃物质,是一类具有一定毒性的物质,其中以苯对中枢神经及血液的作用最强,稠环芳香烃有致癌作用。 4.艾灸的现代研究概况 4.2艾烟不利效应的研究 焦油中含有万分之二的苯并芘(Benzopyrene, BaP) ,为强致癌物质。艾烟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如侧柏酮,对神经系统有副作用,大量会引起痫样惊厥。体外研究发现艾烟雾抽提物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增加,可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加,提示艾条燃烧烟雾抽提物中可能含有某种致变物,有可能对长期暴露于该烟雾中的人产生遗传毒理学变化。 无烟艾灸 有烟艾灸的缺陷: (1)艾烟对人体存在健康隐患。 (2)许多个体对艾烟的味道难以接受。 (3)艾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 (4)诊疗场所无烟化处理成本和技术难度较大。 5.现代灸法的临床应用 现代灸法泛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模拟传统艾灸的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上文提及的温灸器灸、电热灸、发热灸等,均可被归纳为现代灸法。 其中发热灸中的“代温灸膏”以其类似“天灸”但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裁剪随意、药性温和、热力持久的优势,结合经络腧穴,将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 5.现代灸法的临床应用 代温灸膏是一种中药产品、也是一种医疗技术 是将穴位贴敷(药物经穴位透皮吸收、作用于经络腧穴和灸法(天灸)的有机结合。 可以治疗(阳)虚证、寒证。 5.现代灸法的临床应用 代温灸膏与传统皮肤贴膏的区别 5.现代灸法的临床应用 代温灸膏与传统皮肤贴膏的区别 5.现代灸法的临床应用 代温灸膏与传统皮肤贴膏的区别 5.1 在痹证治疗中应用 痹,即痹阻不通。 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类似于现代医学之风湿、类风湿、骨性关节炎 5.1 在痹证治疗中应用 导致本病的因素: -正虚 (禀赋不足 、劳役过度 、大病、久病、或产后正虚 ) -邪侵 (季节气候反常、居外环境欠佳 、起居调摄不慎 ) -药物 (抗炎类、激素类药物所造成的软骨损伤) 5.1 在痹证治疗中应用 闭阻经络 留于关节+ 筋肉 不通则痛 风 寒 湿 汗出当风 坐卧湿地 涉水冒雨 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 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 5.1 在痹证治疗中应用 《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行痹 (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 热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 5.1 在痹证治疗中应用 (1)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 (2)痛痹(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3)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 (4)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 5.1 在痹证治疗中应用 治则: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阿是穴和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 痛痹者,加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