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江苏历史小高考知识提纲(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梳理】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⑷思想文化: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出现( “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3.意义: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是进步的。用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用礼乐规范人的行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手工业者罢黜百家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唯心主义)程颢 、程颐(主观唯心主义)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也”;
1.相同点:(1)主体思想内容相同,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属儒家学派。
(2)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宇宙、世界观。
(3)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4) 本质目的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
(3) 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㈠“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晚期)
(1)?基本主张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1.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日益僵化,压抑人性。?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
(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经世致用”
(4)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3. 评价(思想特点和实质
?(1)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没有根本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2)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构建了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具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我国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都是对儒学的。
【学测考点梳理】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欧洲启蒙运动 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 第五课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1.时代背景: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代表:普罗泰格拉
3.主张:①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4.影响:⑴积极: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⑵消极: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苏格拉底
1.主张:⑴反对过急的民主政治。
⑵提出“知德合一”思想。强调知识的作用。
⑶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1.历史背景
⑴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⑵政治因素:新兴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