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青瓷
*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宋代(960年----1279年) 宋代(960年----1279年)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另人爱不释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 宋代陶瓷,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名作欣赏 高8.3cm 口径15cm 底径6.5cm [北宋] 吉州窑酱釉莲花形钵(一对) 高29.5厘米 口径8厘米 足径8.5厘米 塔瓶是北宋时期龙泉、庆元民间盛行的陪葬之物。 这只八佛塔瓶(佛龛盖)在出土的多孔瓶、塔瓶里实属罕见珍品。瓶体通高29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8.5厘米,盖高12.5厘米。从造型来看,它和印度的佛塔极像。“塔”代表根基坚固扎实,这里寓意着子孙家业万世稳固。瓶盖内禅坐着的一尊佛像,系手工捏造,睑部丰满,目光炯炯有神,显得生动而严肃。盖外蹲坐一只鸽子,在佛道民俗中,象征贞洁与和平。瓶身第一、二层分别嵌有八尊佛像,面朝八方,脸长而瘦,闭目凝神,盘腿禅坐,背作背光佛光四射,含有象征“举世昏暗,唯有佛光”的神秘意蕴。瓶腹第三层刻为莲瓣纹状,上部装饰八佛,表示八佛坐莲的意思。 八佛塔瓶(佛龛盖)整个形状有如一座威严的瓷塔,灵光普照,显得神圣而庄严。这是古人对佛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人死为大”、“成佛升天”的传统在这只八佛塔瓶(佛龛盖)上得以充分体现。 [北宋] 龙泉窑青釉贴塑八叶九佛瓶 高27.8厘米 口径8厘米 底径7厘米 浙江省武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此器造型别致,盖沿出四角向上翘起,盖钮呈宝珠形,直口微敞,颈上部束紧,往下渐渐放开,鼓腹,腹部饰以四条筋纹,颈与腹之间系以四耳,耳以双泥条捏塑而成。釉色青绿,莹亮滋润,为北宋越窑之精品。 [北宋] 越窑青釉粮罂瓶 高11.5厘米 口径5厘米 底径7.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烛台为两层台式;每层台形如小浅碗,中间以圆柱连接。碗体上小下大、上层碗壁饰双层莲花瓣纹,碗心有一孔,用于插蜡扦,下层碗壁饰莲花纹一层,喇叭形高足,底座呈八方形,饰花瓣纹一周。 烛台为插置蜡烛的照明用具,其制作历史十分悠久。从传世器物看,战国时期已有各式精美的铜烛台,随着制瓷工艺的发展,烛台的种类、造型随着时代而变化。三国时期有青瓷卧羊形烛台,西晋流行卧狮形烛台,南朝时烛台的形式较多,造型渐趋复杂,有狮形、管状、荷花等形状,其中管状烛台在福建地区流行。隋唐时期,烛台底座装饰越趋精美,而宋代景德镇窑烧制的烛台多为两层台式。以后明清也照此式,器口和底座呈八方形、圆柱形或颈部为圆柱,台座较高且大,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稳重感。 此烛台
文档评论(0)